[活動筆記] HPX93 – 設計X技術X職場-女性社群經營甘苦談

本文是 芝心 參與 HPX93 – 設計X技術X職場-女性社群經營甘苦談,於會後整理當日姿君、Ruby Kuan、Grace Li 分享內容的筆記,由姿君、Ruby Kuan、Grace Li 協助校稿。

講者與主持人的大合照(圖片來源:HPX網站企劃

人們對社群並不陌生,但在資訊時代裡,人們如何在去中心化的網路聚集夥伴、吸引人群,發揮社群的效用?又是何種效用?HPX93邀請3位講者,與聽眾分享打造女性專屬社群的經營甘苦談,她們所象徵的女性社群分別是:技術社群Pyladies、Ladies the UX,三本主流女性雜誌與女性職場網路媒體BetweenGOs。

  • Pyladies社群運作分享,講者:姿君,Pyladies現任負責人之一
    姿君 分享 Pyladies社群運作分享(圖片來源:HPX網站企劃

當一位女生參加技術性社群時,會有什麼感覺?Pyladies Taiwan負責人姿君舉了例子來說明:當女生第一次踏進健身房重訓區,雖然沒有任何限制,但心中就會有種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的異樣感,「其實這就跟很多女生進入技術性社群是一樣的。」而這也是Pyladies的使命之一:創造讓女性舒適學習Python的環境,讓女性找到學習資源與同好。

結合程式語言Python與Ladies女性兩字,Pyladies是女性專屬的 Python 技術社群,主要活動為面向初學者的「從0到1的網頁爬蟲」活動、進階取向的「Effective Python讀書會」與主題工作坊三種。

舉行活動前,會以問卷向參與者調查期望方向。在活動現場,Pyladies透過人力配置等細節,以讓所有參與者有良好互動與收穫。活動後會進行問卷調查、分享投影片來維持社群活動熱度。

社群的真實面:脆弱者勿試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常是骨感。社群活動不管立意有多良好,都會面對包括報到率下滑、活動參與者流失,與社群活動熱度的南北差異等現實問題。社群反應不如預期,三位Pyladies負責人白天都還有正職工作要處理,常是蠟燭兩頭燒。講者姿君笑笑說自已以前下班只想耍廢放空,但現在辦個社群活動,大概就沒有休息時間了。

而這麼累還能堅持下去的原因,姿君說,是夥伴,也是因為自己確實喜歡,所以就算再累也滿足,看到新手能在社群裡學習,從無到有寫出一個爬蟲,就很有成就感。找尋平衡時間的方法,也同樣重要。Pyladies會控制活動不要過多,避免過於壓榨自己,才能繼續維持熱情。

「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才走的遠。」姿君說,在社群裡,人才是最重要的。當我們有一群人時,更能加深自己的技術。彼此有互動,社群也才走得下去。

  • 主題社群與媒體社群經營,講者:Ruby Kuan 關芸如,台灣赫斯特媒體數位總監

    Ruby Kuan 分享 主題社群與媒體社群經營(圖片來源:HPX網站企劃

「每個生活,都代表一種社群,你的生活隨時都在一個社群裡,差別只是你在社群裡扮演甚麼角色。」三張並列的照片,這是Ruby的社群,也是生活。最左邊是Ladies the UX,中間是潛水,最右邊則是任職的赫斯特媒體。

最左端的故事,是一群UX女性工作者將國際組織Ladies the UX帶進台灣,所有成員彼此不認識卻能高度分工合作,在一年半裡,每個月辦一場實體活動,在過程中累積經驗,緊密協作。

最右端是Ruby的職場。赫斯特媒體旗下三本女性雜誌:ELLE Taiwan,柯夢波丹與Harper’s BAZAAR,不只是三個女性時尚媒體,也是三種女性社群分類,即便同一個星座主題,也會因不同媒體,在切入點、內容取向就會有所差異。

同樣是社群,「參與」的方式卻是天差地別。Ruby將Ladies the UX分類為「主題社群」,人們因為興趣/理念/願景而聚集,即使沒有酬勞,參與者行動力還是很高,成員樂於提出新嘗試,解決問題的速度也很快。

而從媒體建立的社群,Ruby分析,每個品牌都在透過社群作一種事情,就是營造生活態度,進而生活態度吸引讀者,再與之互動,「 這是大部分商業性質的社群在做的事情。」幾種主要目的如:拉抬聲量、改善主網站搜尋結果、掌握口碑、引領評價走向,以至於誘導購買五種。

目的不同,方向與手法就會不一樣,也會因為定位而有所調整,但仍不脫營收、聲量與商業化等目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社群。」Ruby將這句話接下去說,透過網路,社群不再有地理和語言的限制,得以更加蓬勃。而UX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透過研究與設計,改善流程與體驗。

聽眾有人發問:當社群遇到負面聲音時,要如何面對。Ruby以過往在無名小站的經驗,分享唯一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誠心聽取意見,改善問題,畢竟誰不會犯錯?但另一種一定會無限擴大負面聲量的處理方式,則非刪留言莫屬,「 一旦刪過負面流言,你就死定了 。」Ruby非常認真警告。

  •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用「內容」作社群-講者:Grace Li,BetweenGos職場才女社群共同創辦人

Grace Li 分享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用「內容」作社群 (圖片來源:HPX網站企劃

鎖定22歲至35歲職場女性,成立一年多的BetweenGos社群成長得很快。網站內容切分為三個主題像使用者溝通,分別是專訪職場經驗的「才女故事」、向才女邀稿分析各工作領域的「職涯規劃」,以及輕鬆的軟性內容「生活風格」。

台灣女性媒體多是感情或時尚,BetweenGos由職場女性切入,讓女性媒體增加多元觀點。一邊喊作內容很累,還是選擇繼續用內容作社群的原因,Grace說,初衷來自初入社會的迷惘與挫折,希望讓更多職場女性分享經驗,讓更多人少走點冤枉路,進而能建立影響力。

說是用內容作社群,拆解細節,BetweenGos作的三件事,是透過企劃聚眾、以內容作黏度,固定透過內容與讀者深度溝通。收到來自其他內容網站的建議,是產出文章的紀律,就算再累也要出文章,「沒有出文章的話,粉絲就會忘記你喔。」

累積一年多的內容,也累積了讀者的信任與影響力。Grace說,漸漸會收到主動投稿,希望能成為作者,或有人會推薦採訪對象,也開始出現願意贊助的品牌,或是媒體合作機會。

與讀者深度溝通的方式,BetweenGos選擇了實體講座。為了照顧到最核心的死忠讀者,BetweenGos從宣傳與售票就開始用心,主題選擇、講者溝通、場地規劃等細節,都希望對聽眾有貢獻,會後並透過問卷來優化未來的活動。

BetweenGos三個創辦人,沒有人有UX背景,但就是覺得這件事很重要。「我們的內容就是我們的設計,我們的社群就是我們的使用者測試。我們一直把設計推給他們,讓她們給我們feedback。」Grace形容。也正是透過不斷的測試與優化,就能不斷放大你與用戶的核心交集,才能將市場越做越大。

 


已發佈

分類:

,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