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段筆記最先分享於最近我辦的實驗性質讀書會社團「Read for Action 讀書會」裡面,這邊整理成note,也分享給有興趣或有在辦讀書會的朋友。
1.活動前可以做的事
請先閱讀完前言、後語及封面、目錄、作者介紹。
它可以幫助你快速了解這本書的主題,讓當日分配章節閱讀時,不至於完全不清楚這本書在講什麼。
承上,了解這本書的主題後,請嘗試提出問題,例如我的習慣都會問這三個問題:
a. 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 (用一句話說明)
b. 我期待讀完這本書可以得到什麼? 或可解決什麼問題?
c. 書的內容和我的工作/生活可能會有什麼關係? 有那些可以實際執行/嘗試的?
2. 「共讀」時的筆記方式
由於我們是當天分組分章節,當場閱讀完立即討論,每次閱讀時間約30~40分鐘 (暫時不打算改為讀完整本書再來參加的一般方式),所以一邊閱讀並快速筆記就很重要,有幾點可以嘗試:
先記下關鍵字 (通常是書中一直出現的字詞、黑體字或每一段的前後段落),並記下第幾頁,讓自己後續重讀時可以加速加深印象,同時分享討論時可以幫助同學筆記。
每看完一章,請試著用自己的話重新講述一次內容,看看自己嘗握多少作者的想法? 嘗試用1~3分鐘左右的時間來說明。
提問及挑戰,每看完一個章節後試著提出三個問題,例如:
a.不認同作者的觀點在什麼地方? (請提出具體且有支持的論述)
b. 和自己經驗不同的點在那? (不一定不認同,也許是看到新觀,或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樣)
c. 最後是看完後仍不明白的地方在那? (請定義清楚自己的問題,通常”把它寫在紙上” 會很有幫忙)
3.提升活動討論品質的方式
聽別人分享章節時,記得做筆記,方式和第2點相似。
(下圖是我在聽參與感第一部份的同學分享時所做的筆記,由於同學的分享整理的很有條理,讓我可以快速記錄並畫出關係圖,回家後重讀筆記很快就能回憶起書中內容)
多提問並結合自己的專業和經驗,讀書會最可惜的地方是常看到有些朋友很少提出問題,當你沒有問題或任何想法的話,通常表示你沒有在思考或是沒興趣,參加讀書會最有價值的地方並不是讀書,而是在「交流」,如果你不提問或參與討論,其實就是白來了。
當然光聽別人分享,似乎也能得到一些收獲,但要能夠真正能”學到東西”,往往在於「參與及實作」,這個讀書會可惜不是工作坊,沒有安排實作,但忘別了「發問與討論」就是最好的參與方式,而你大腦的記憶運作方式也會這麼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