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輝老師分享中國 UX 發展與 UF 2013 大會見聞

HP53User Friendly 2013 分享會 唐玄輝老師分享

本文是 楊娃 參與 HP53 – User Friendly 2013 參會心得分享會,於會後整理當天唐玄輝老師分享的見聞與觀點。

HP53 – User Friendly2013參會心得分享會

[divider]

悠識數位所舉辦的「HP53-User Friendly 2013 分享會」,邀請到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唐玄輝副教授分享他在User Friendly 2013的所思所得。

使用者經驗的世代就在我們身上

分享的一開始,唐玄輝老師就丟出問題讓我們思考:「Nike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Nike販售的真的還是運動產品嗎?」作爲一家一流的公司,顯然,Nike現在行銷的不再僅僅是運動產品,而是一種使用者經驗,一種偉大的運動家精神,他們引以爲傲的「Challenging Yourself」精神。這樣的轉變,被唐玄輝老師稱爲「OEM-ODM-OBM-OXM」,也就是從過去最初的代工生產轉向設計生產,再變爲自有品牌經營,到了現在,已經是在行銷使用者經驗了。

我們現在的生活,所吃的食物幾乎百分之八十都不再是在地生產,而是可能來自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那麼衣索比亞剛剛出產的咖啡豆與我們在台北星巴克門店裡購買的一杯150元台幣的咖啡到底有什麼樣的差別呢?唐玄輝老師說,差別就在於,星巴克將很多的原料組合,經過了許多複雜的過程,最後產生了不同的服務。

那麼當我們手握咖啡的那一刻,就享受了與原產地咖啡豆截然不同的體驗。曾經,我們的手機只具備撥打電話的功能,現在演變至iPhone卻附加了許多額外的部分。可見,無論Nike、星巴克與iPhone都在告訴我們,現今我們企圖創造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兒?價值即在體驗中,體驗則是由產品、服務及產品與人的連結交互組成的。這是一個使用者經驗的世代,使用者經驗的世代就在我們身上。

HP53 – User Friendly2013參會心得分享會

網路將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我們都知道200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第一台iPhone的問世,iPhone誕生所造成的影響也許是繼工業革命之後最大的影響,iPhone爲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代,它告訴我們使用者經驗是可以賣錢的,而網路本身就是體驗。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手機,越來越多的平板,它們的價格也不再那麼昂貴,我們每個人身上可能攜帶著兩三個連網裝置,但這些裝置的造型卻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我們在意的是這些裝置的裡面發生的是什麼。

所以,在現今這樣一個數位時代,使用者經驗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唐老師說,未來,我們將可以期待一個Network of Information,一個資訊網路,它將包含所有的事件,所有的時間和所有的地點,這也是Paul Adams在他的演講中所想要傳達的。

一直以來,我們還是以一種Page(頁面)的概念在看待網路,但Facebook、twitter等漸漸帶給我們在網路上嶄新的溝通方式,而我們也逐漸開始把實體的生活投射到網路上,甚至取代與實體的互動經驗,網路已經在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

唐老師舉例說,大潤發在大陸一直是非常受歡迎的賣場,而且2013年1至9月它的營業額是上升的,可是它的營收卻在下降,可見傳統的部分都在縮水。那縮水的部分轉移到了哪裡呢?很顯然是轉移到了網路,在大陸,也就是轉移到了淘寶之類的電商,而淘寶現在也在不斷提升使用者經驗,他們集團成立的「菜鳥網路」,能夠提供即時物流即時反饋,提升消費者的物流體驗,可以說他們在用一些客製化的東西,讓整個網路活躍起來,甚至他們還可以做到從網路端反過來洗,「淘寶指數」可以告訴我們「用iPhone的女生最喜歡買哪一類衣服」,這就非常驚人了。

唐老師相信,網路將會開始附著很多東西,任何行業都會碰觸到這個點。比如新聞,現在當然是在漸漸做個人化,但是還不夠,就好像「茉莉花」這個關鍵字,到底使用者想要的是真的「茉莉花」還是「茉莉花事件」,新聞能不能夠判斷?未來的新聞應該要能做到根據使用者的行為、朋友和環境爲使用者提供全新的個人化的組合。

可以說,我們在設計一個全新的社會架構,透過這種思考讓使用者獲得最大的利益。網路將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未來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個人化與私人化。所謂的大衆販售將會走入歷史,銷售行爲都會發生改變,所有的行爲都源於使用者經驗,使用者經驗將變爲商業的核心。

HP53 – User Friendly2013參會心得分享會

使用者經驗需和公司的目標結合在一起

唐老師參加 UF 2013 其中一場「A Design Process」的工作坊中,講者所分享的是,在將使用者經驗根植爲中心的設計過程中,一家公司首先要有它的「目標」——「你的公司爲什麼會存在?」「有哪些朝著這個目標的進行方式?」「團隊是否能夠一致朝向這個目標前行?」這正是公司發展的「北極星」,將「目標」與公司的策略對齊,與使用者經驗對齊,與競爭對手差異化,就能夠將公司未來的道路指明。

商業策略則是公司的架構,在制定商業策略的時候要明白,未來公司要經營的不是一個產品,也不是一個網站或APP,而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最後的細部才會到執行層面。唐老師還強調,其實公司裡的每一個人都應該仔細研讀公司的年度報告,這樣才能瞭解公司的策略是什麼。尤其是使用者經驗團隊的人,因爲使用者經驗團隊的人能夠在報告中獲得一些很重要的與使用者關聯的內容。

往往設計師和管理者兩者的角度是幾乎沒有任何重疊的,但當把使用者經驗放在首位,設計師嘗試理解公司的商業策略,管理者嘗試從設計師的角度思考商業決策,大家在不同的位置時也能有一致的思維時,使用者經驗就真的和公司的目標結合在一起了。

只有產業界和教育界一起,才能確保台灣的未來

此外,唐老師在參加User Friendly 2013 之餘,還受邀去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創新工場參訪,唐老師最大的感觸便是,大陸的產業界與學術界結合得很緊密,幾乎學校裡的老師都在校外有公司,學院所有的項目都和業界合作,所以所有的學生都被迫做勞工,雖然辛苦,但成長得很快。

儘管大陸的設計業落後台灣5年,但現在台灣的業界都沒有和學校合作,既不願花錢,也不培養新人,再這樣下去很快就會被追上,也很難再看到產業的翻身了。唐老師有許多優秀的學生都轉戰對岸發展,因爲台灣既沒有大陸豐沛的產業環境,對人才也不夠重視,在大陸工作的學生,往往薪水很好,也可以正常上下班,相比之下,台灣真的很難留住人才了。

在分享的最後,唐老師說,這次比賽的評委能把金獎給到他的學生的Hear Me Team,其實是頂著壓力,氣度真的很大,其他競爭對手非常優秀,也很友善。此次對岸行,可以看到台灣曾經引以爲豪的文化優越感在漸漸消失,台灣設計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呢?三年裏,唐老師做了很多,學生也越來越優秀,可是,只有產業界和教育界一起,才能確保台灣的未來。


已發佈

分類:

, ,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