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藍鑫
出處:藍鑫 的 facebook 網誌
大家好,我是藍鑫,如果你想看HPX22的心得,很抱歉這篇只有一半,另外的一半,是我這次的旅行心得。
整個台中場的個人心得,我會合併在這裡一起寫。
高雄場開始之前,我跟蔡志浩老師聊了一下,當他聽完我說2006年就開始看他的Blog,他看著我問了一個我不曉得怎麼回答才好的問題:「難道你都不會有話想跟你一樣的朋友說嘛?」
當下,心裡面的想法頓住了,然後疑惑,我這次到底所為何來?
最近這兩三年我為了維持生活,也為嘗試不同的生活體驗工作著,但蔡志浩老師的一句話,讓我重新開始看自己到底喜歡什麼?為什麼今天要很瘋狂的跟著HPX的活動到了高雄?想到一半,Richard上台招呼大家先坐,
活動即將開始,Richard依照往例先跟大家介紹了HPX與HPX讀書會,詳情就不再贅述,介紹完畢便開始今天的第一個分享:
網站企劃工作流程10年轉變。
Richard先介紹自己是CIA,這個不管講幾次的梗都很有笑點,Chief Information Architect,首席資訊架構師跟我們分享企劃的三項重點:
- 心法concepts
- 秘笈Work flow/Production Skills
- 武器Tools
談起了為什麼需要網站原型?如同賣房子的建商一定會有樣品屋來賣房子,樣品屋能不能住?沒水沒電啥都不行,只能看看,網站原型也是一樣的意思。
這十年來歷經三個階段:
- 階段一:把網站當作軟體開發(十多年前)
- 階段二:側重網路行銷/專案管理
- 階段三:UCD
第一階段從基本的詢問、分析需求,依照結果開規格,照規格撰寫程式,再請美工提供UI Design,最後再套一次介面,請客戶測試,最後畫出網站地圖。
第二階段開始則多了分析目標使用者以及分析競業,需要了解業主的偏好網站以及品牌的訴求,制定網站定位與網站策略,分析且建立網站內的資訊架構,製作網頁線稿,加上內容與網站風格後製做出原型,最後上線測試與分析。
第三階段也是最貼近現階段大家討論的UCD
主要著重在Context+Content+Users,可互動的原型重要性日益增加,擁有可互動原型的好處在於能使業主,明白了解互動的內容與細節,使原型能夠快速設計,達到日拋原型的效率,這樣的內容,能始業主與設計師還有企劃師得到三贏,
Axure RP裡面其中一項功能是這兩天,藍鑫看了非常喜歡的功能,一分鐘快速輸出網頁內所有規格,當然細節還是要由企劃者補齊,不過已經比之前藍鑫接案的時候來得容易很多啊!
當藍鑫歪著頭想著自己當年到底有哪些沒做到的地方,施筱編小姐上台為我們介紹,從網站走入社群及經營社群的觀念,
透過製作網站、SEO及facebook凝聚社群力量,經營三個項目:黏著力、信任關係與活動訊息。
- 黏著力是每天發佈一到三篇訊息
- 再加上讓粉絲有感受到你把他們當成朋友與家人
- 活動訊息發佈時也能注意到以下幾點:問對問題、讓粉絲可以選擇他們需要的訊息、也讓他們的需求可以被發現。
- 留下訊息之後,要使訊息留在每個粉絲的人氣動態裡面。
- 記得粉絲的習慣與習性及特殊事件的特殊慶祝方式。
做到這幾點,相信社群的經營會看見更多效益。
藍鑫聽完之後結合昨天Art老師所說的內容,心裡面更確定之前有多做的那些訊息與回應方式,是能夠讓粉絲對粉絲專頁多出更多感情的。
緊接著是Mike談到在中南部面對中小企業客戶時,應對溝通上有哪些要特別注意的困難點,
中南部的老闆大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人,行業主要是代工製造,要先幫他們確定網頁企劃的型態,是B2B還是B2C?幫他們設計網站之前,最重要的是,設計這個網站最重要的是了解為什麼要設計這個網站?還有網站設計好之後的後續維護,因為遇到的老闆可能一點基礎都沒有。
Bryan分享如何使用Axure RP進行Mobile Design,示範了不少工具元件,有興趣的人可以向Bryan洽詢。
啟彰隨後為大家分享:讀完書之後才是與書互動的開始,討論是以什麼角度來與書互動?他以大腦決策手冊為例,探討了我們要怎麼去應用一本書?首先要對書的內容保持懷疑的態度,再來要應用書中的知識,且發掘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本書提出了四個要點如下:
- 情緒在決策中扮演的角色
- 直覺不是與生俱來
- 經過思考之後的決策不一定正確
- 做出較佳決策的處理原則
這次探討的主題是第三項,經過思考的決策不一定正確,啟彰透過選海報的研究延伸出對產品使用退換貨的規則,分析且擁有他個人的思考,為讀完書之後獨立思考建立很重要的範例。
最後,也是讓藍鑫突然心生感觸的最後一講,在這趟可以稱為HPX的小旅行中,確定藍鑫生活裡這輩子都不會脫離網路社群經營這一塊的一講,
蔡志浩老師:從「鑿壁上網」談動機與學習。
一開始看到這個題目,我心裡面想的是:鑿壁上網,嗯,這個題目不知道會說什麼跟心理學相關的內容。
直到我看到投影片的那一刻,心裡面還是漾著開始之前的那句話,難道都沒有想要跟同種人說話的衝動嘛?
不是沒有,是不知道該說什麼。
蔡志浩老師談起了鑿壁上網的計畫,這是在印度的一項偉大計畫,在牆上挖出一個洞放進一台電腦,讓印度鄉下水電不足的地方,能不能做一件事情,讓人自己學會電腦?事實上,這是可以的。
印度的小朋友使用了電腦之後,發現指向裝置跟螢幕之間的關連,於是,最基本的功能學會了以後,他們跳出了三千多年前,那些沒有水沒有電封建時代之前的生活。
原來,只要我們抱持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我們可以透過主動與合作學習,知道我們本來不知道的事情。
蔡志浩老師談起了他過去的經歷,談起了寫作文這件事情,談到一個我不禁捫心自問的問題:學習是因為讓自己離開學習的環境之後還能夠應用,
但是我們的環境真的是這樣嘛?
怎麼加強我們的好奇心?
寫作的目的是溝通,如果對方不想溝通我為什麼要說?
我們到底還有多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擁有動機跟期待?
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還有多少動機與期待?
當老師問到這裡的時候我的眼淚就快掉下來了,李國修老師說過,當一個人能夠真正哭泣,那一定是對這件事情非常感動,那個當下,我只是感動著。
蔡志浩老師是這麼說的:
你不知道環境沒有喚起你的學習動機之後,你能做什麼,於是你放棄。如果你擁有的是單純的動機,為了好奇而非任何其他的目的學習,才能夠對自己的人生才能夠得到什麼。
當世界都否定你的時候,你應該要怎麼相信自己?我們怎麼有機會探索自己?
一定要給自己機會探索自己,因為世界大量改變,順應這些改變,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嘗試,不要一輩子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中!學習去認識自己,去了解別人在做什麼,當你確定你想的是對的,你就去做。
我大老遠從台北奔跑到高雄,意外收回這一段話給我自己,
在我思索著聽著這麼多HPX分享者分享的內容,原來我還可以這麼做。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我是因為熱血,很喜歡HPX、很喜歡網路、很喜歡資訊業,甚至認為藍鑫應該要從事資訊業,才會這麼拼命參加HPX,其實也沒有那麼偉大,只是藍鑫喜歡充斥著很有趣氛圍的HPX。
分享者到了台下還是很熱情的跟大家聊著台上沒講完的內容,而主辦人Richard每次都會跟大家打招呼,因為這是一場延續了20幾場的網聚,Bryan每次都看準大家的表情,幫大家拍下照片,貼回粉絲專頁。Rabi每次都笑笑的跟我說你好,也很有耐心的幫大家處理報到手續。
我很少跟大家互動,是因為每次都在某個角度看看大家在做什麼,你不一定要認識藍鑫是誰,你知道有個人每次活動完都會花時間寫下心得,然後你沒空來參加,看到心得幫忙回應一句話就很棒了。
每個人在每個社群裡面都有他的位置,而你在這個地方,你想要做什麼?你做了什麼?你要走到哪裡?
我們沒有人有辦法幫你決定,而你在這裡,就已經注定了你要跟其他網站企劃不一樣。
我曾經在讀書會第十組分享過一個題目,說起來不重要但是卻影響我一輩子的那些小事,意外得到了那天在場的人熱烈回應,
有句話我自己深深惦記著,是我也許分享完這個主題就掛掉了,那麼我今天分享的內容能夠感動誰呢?我也不知道,哈哈哈哈。
我只是希望有些事情我可以默默地先做,總會有人看見我做了什麼,然後明白我為什麼要做,或許在某些地方影響了某個人,然後那個人開始,追逐他自己想要過得更好的生活,這樣多好?
於是,聚集在這裡,學習怎麼當個更好的企劃。
蔡志浩老師後面還有三句話也深深刺激了我:
同樣有著強烈的審視自我,尋找自我認同的驅力,面對新的人生階段的不確定性,面對有現在不做你以後就會後悔的動力。
剛出生的時候老師在念高中,在面對那些不想面對卻要寫的高中作文,而我在這個繽紛的時代降臨在這個社會,有很多是可以為了這個我喜歡的地方多努力多付出的,在這裡分享某些我的想法給其他人,也會有類似的效果吧?
希望大家等一下晚上參加HPX,也能分享回饋給Richard自己參加的心得,舉辦這樣的網聚並不容易,我們一起給這麼好的活動一個心得分享吧!
》 悠識數位 企劃力系列 近期課程
● 專業簡報表達訓練 / 王永福 (8月13日 + 9月3日)
本課程採用美式Workshop方式設計,逐步的導入簡報技巧的重要觀念及作法,包含:簡報基礎、簡報準備、投影片製作、簡報呈現、實務影片觀摩,並加入互動參與式學習。 》 課程內容
● 脈絡訪查工作坊 – 從觀察分析到啟發設計構想
/ 游牧民 (8月20日+27日+28日)
脈絡訪查法(Contextual Inquiry)是指研究人員進入使用者實際生活或工作的環境,觀察使用者的活動,並進行實地的半結構式訪談,以對使用者生活或工作中的行為與動機、遭遇的問題及處理問題的方式有深度的瞭解的一種研究方法。脈絡訪查法(Contextual Inquiry)已經被實地應用於許多網站及手機服務的設計流程之中,對於互動設計來說,這是最適切的使用者研究方法之一。 》 課程內容
● 認知心理學-洞察使用者的心 / 蔡志浩 (9月3日+9月17日)
認知心理學與經驗設計的關聯為何?設計者總是想要了解使用者與產品(或顧客與服務系統)互動過程中的體驗,而認知歷程與表徵就是體驗。在洞察體驗的過程中,認知心理學知識不僅可以導引觀察,也可以詮釋觀察到的證據。可以這麼說:認知心理學基礎知識是良好洞察力的必要條件。 》 課程內容
● Mobile App設計與企劃實戰工作坊 /Mr. PM (9月17日)
對網站企劃熟悉的人,往往都會直接把網站的設計概念帶進Mobile app的設計當中,本課程希望透過案例的幫助,協助大家從Web的設計領域,跨入到Mobile app的領域當中,可以充分發揮iPhone和Android的平台特色,做出真正具備獨特Mobile user experience的app,並能為您的公司的商業策略加分。 》 課程內容
● 專業網站企劃流程工作坊 / 蕭健興 (9月24日 + 10月1日)
本課程介紹正規的網站企劃程序/工具/文件及方法。由於網站建置流程所需相關文件逐項說明,以及程序演練細節,課程中的任何一個主題,均盡量按照個案的情況討論。 》 課程內容
留言
在〈[心得]HPX 22:所為何來?〉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