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 Elaine 參與 「HPX Talk 33:如何打造區塊鏈產品?」,於會後整理當日 Jackson Kuo、Howlin Yang 分享內容的筆記,由 Jackson Kuo、Howlin Yang 協助確認內容。
筆記手:Elaine Tseng
區塊鏈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呢?Jackson Kuo
區塊鏈是什麼?
一開始 Jackson 先讓大家知道區塊鏈是什麼?能夠做哪些事情,常見的記帳方式,可稱為集中式帳本,假設要轉帳給某人時,這樣的交易紀錄會集中在銀行的資料庫,但是其實遭到駭客攻擊的機會滿高,資料也很難救回。而最近很常聽到的區塊鏈,最大特徵是去中心化也就是分散式帳本技術,當有轉賬記錄時,這些紀錄會放在網路上的各個節點,去中心化是非常難去偽造或竄改。
挖礦,挖乙太幣、比特幣是什麼呢?
比特幣的概念由化名為「中本聰」提出,前段說到的分散式記帳的過程需要被確認與紀錄,因此「紀錄並認證交易」而得到獎勵就是挖礦的行為,大家就會會主動搶著去記帳,並且散播到網路上。但是決定誰來記帳過程就像轉盤遊戲,算力高挖礦的機率就越高,還很耗電呢!
區塊鏈的特色:
- 去中心化
- 可追蹤
- 加密安全
- 不可竄改
- 暱名性
在區塊鏈中越多的節點,想更改所耗費成本就相對越高,Jackson提醒大家市面上有很多小貨幣,如果節點太少其實還是會有安全性的問題。
區塊鏈的技術應用有哪些?
- 供應鏈
- 保險
- 共享經濟
- 「分散式儲存」透過App可以把電腦上多餘的空間分割出來給別人,有點像網路上的 Airbnb
- 慈散捐款的用途及追蹤
- 選舉
- 版權上管理
區塊鏈能夠解決所有問題嗎?
雖然優點很多,但缺點是交易速度會慢很多,因此場景複雜的環境比較適合,例如房地產、股權交易。
區塊鏈進化
1.0 時代:做微支付
2.0時代:智能合約,乙太坊提供使用程式碼撰寫的合約內容放在區塊鏈中,避免遭惡意竄改
3.0物聯網:和電商結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速度
在過去資產或是身份都放在中心的服務上,Jackson 分享區塊鏈對生活帶來最大的改變是新的信任機制。
「ICO」是什麼?
提到區塊鏈中就會有新的商業模式,常聽到的發幣就是「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意思是「數字貨幣首次公開募資」,像是群眾募資,有越多的錢就能提供更多的服務,這樣服務是提供用戶的使用權,類似會員卡,可預買未來的使用權。
如果想要發幣的時候,會考慮提供什麼服務,這個服務場景多不多,使用機會高嗎?這樣發行的貨幣才有價值。
ICO 目前的問題
- 吸金?有照計畫實現嗎? 沒有任何法規,不像 IPO 在法律上目前是有規範的。
- 計畫書白皮書,看似很有前景時,不代表未來一定能得到服務?
如何判斷 ICO?可以透過社群媒體互動狀態、產品開發期程是否合理、路線圖、商業金融以及市場動態來判斷是真是假。作為區塊鏈的諮詢顧問,會特別去著重項目方是不是有實績,實際的產業營運狀態。
區塊鏈產品設計心得 Howlin Yang
以產品設計的角度分享麻瓜碰到區塊鏈的場景,最後如何做出 D-App的產品(TideWallet App 是 Howlin 所開發的的加密貨幣錢包)
Apps 與 D-APP 差異
- Apps :將資料統一方在Data Center
- dApps :用戶手機下載一個APP,直接跟區塊鏈溝通而資料存在區塊鏈上面
區塊鏈可以幹嘛?
「終極身份認證手段」:難民可用去中心化的方式重新建立身份,這樣的憑證可以做金流傳輸,也是一個駭不了的支付服務。
D-App 用起來有何不同
案例一:系統不再替我找回帳號
當忘記密碼時,去中心化是不會保留客戶資料的。
案例二:系統不再為替我防⽌止危險操作
同時多裝置要求交易,不主動判斷是否有異常的登入情境。
案例三:交易易慢,需等礦工逐一確認
透過 D-App 技術,需要等待礦工逐一確認…時間非常漫長,舉例來說比特幣目前交易量為每秒鐘七個交易,不過以太坊有在做些優化的技術。
隨著產業進化,雖然以上是缺點但也是優點,資料不再被中心化所控制,而且在區塊鏈上帳流等於金流比起法定貨幣的轉帳交易方式還是快上許多。
如何快速上⼿手D-App設計案?
- 實地體驗:
- 接觸痛點,直接把鈔票變成代碼的感覺,會感受到不安全,因此對於資訊傳遞更重要。
- 每筆交易都需要等待,要讓用戶能知道過程發生怎麼事。
- 逆向工程:
- 從 UI Flow 還原到 Data Flow,不斷的拆散再重組。
- 防盜直接交給Tech Architect 吧。
- 防丟的部分著重UX Design,Howlin 如合處理安全性和易用問題呢?
- 第一層:列出用戶會在錢包上面的操作,從不敏感到敏感排出來(其實就是產品定位過程)。
- 第二層:用戶操作過程中,將易用性從簡單好用到難用的功能排列出來。
- 第三層:與工程師討論過程中產生的資料要如何存放,可以依照敏感不敏感的內容去決定要中心式還是分散式。
- What? & What if?
- 過程中不斷問 what? 技術是什麼?可以完成哪些事情?
- what if?要達成一樣的結果,中間用了哪些方法?如果把中間的方法或工具換掉之後,是不是能更好使用!
舉例來說區塊鏈私鑰可能是一組 64 位數的組成,非常的長很難記住,目前方式是用 12 個無特定的字詞做排列組合按照順序拼回私鑰,但是 Howlin 表示試過一次就不想再用了,實在太不友善了,他提議個方式去讓這個詞變得有意義,像是過去的 12 個女友按照順序排列之類的(笑),就變得有意義更好記。
最後就是抓著團隊們執行,確認有哪些 Task、規格、多少 storypoint 呢?PM 就要不斷排列優先序,去紀錄和量化執行的過程(如果老闆跑來問進度的話!才有個明確依據呀)
隱藏版~Howlin加碼分享!
區塊鏈『設計準則』
- 操作⼀制性, UI⼀制性
- 有⽤的錯誤回饋
- 為『延遲』⽽設計
- On boarding Design, Step by Step
- 給予⾜足夠的資訊,資訊是可操作的,或者有說明意義的
- 每次於鏈上交易易後,務必展現區塊鏈的數學證據
- 營造成功的賽局意識
Howlin 特別提出如何去保障區塊鏈是可以被信任的,當資產在供應鏈上交易的話,必須讓用戶可以回乙太坊去查看資產是真的存在。再來是營造成功的商業模式,必須有賽局意識,舉例過去 P2P 下載為何失敗,因為分享者無法得到好處還要付出高額成本,而下載的人也不會有貢獻,這樣的社群生態系就無法持續。而比特幣的做法中,偽造是非常困難,需要掌握過半的算力才有可能做出假區塊鏈,但如果被發現幣價也會暴跌,因此大家就會遵守規則去努力挖礦驗證做交易。
最後 Howlin 分享未來區塊鏈會需要兩種類型的設計師,一種是能夠營造有用有效的賽局平台,另一種就是能去同理麻光用戶而優化設計,讓產品變得更好理解。
區塊鍊雖然不會馬上走向應用,目前還在 Blockchain SDK 中,短期應該會先做資料驗證像是身份、資產,至少五年之後才有可能做大量的資料轉換、商業應用,如果大家有興趣進區塊鏈的話話,現在進來可是人人有機會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