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筆記] HPX74 從0到1的傻事,哥要講的是勇氣與堅持

 11888136_10152920139766784_3746064291296107648_o
文/ 張家豪
HPX74 這次的主題比較特別,關於勇氣及傻勁。
此次大聚邀請到了 楊育修(未來產房Futureward 共同創辦人)及 吳顯二(癮科技Cool3c 網站站長),這兩個勇敢追逐自己夢想的朋友來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關於如何從0到1,從1到0,然後再次勇敢的站起來並走下去。而根據大叔Richard的說法,這場大聚其實是要辦給他自己聽的,主要是希望能在聽完兩位的生命故事後,能給自己及現場參與的夥伴們更多的勇氣。

楊育修 未來產房創辦人 FutureWard

育修所創建的未來產房 FutureWard,是一個以培養自造者(Maker)文化為宗旨的自造者空間 Maker space,並期待「透過手作工具、數位機具等工具資源的分享以及創造經驗交流的空間,期待建立學習、合作、並且鼓勵創意和互助的社群,冀望能有效幫助民眾實現心裡醞釀已久的夢想」(摘自FutureWard官網)。育修分享了自己在美國六年的所見所聞,接觸到的刺激,及這些年來他深受 Maker這個概念所吸引而做的各個傻事,並期待能透過自己的故事來讓 Maker Culture更加成長茁壯,鼓勵人們只要想到就該先放膽去做。

這場講的是勇氣,而人生中最需要勇氣的事情之一,便是如何面對挫折。而育修在一開始便十分勇敢地分享了自己最近所遭遇到的低潮:花了很多心思籌辦,且自己相當滿意的「親子自造日 Family Maker Day」活動,盛大舉辦日期8/8竟然剛好撞到今年最嚴重的颱風,只能自我調解,把這次的活動當作練習;此外,在七月底(據說是遇見Richard後一天)的時候,公司有許多正職員工一起提出了辭呈,也使育修感到非常挫折,直到跟朋友聊過之後,才能較為寬心,重新出發並認真的把之後的事情做好。

FutureWard Family Maker Day

接著進到育修的故事中,首先他提到了他的 Maker 概念啟蒙,大概是三四年前在美國的某個國小參加 Mini Maker Fair 萌生的,育修在現場親自體驗製造奶油的過程中,發現到原來自己動手做東西出來的感覺這麼好,且有成就感,卻也不禁感嘆起自己身處的世代,已經逐漸喪失自己創造些什麼的精神了。
育修亦透過他在2012年在 KickStarter 募資成功後所拍攝的〈自造世代 Maker〉預告片,來闡述他對於 Maker的想法。這個紀錄片在拍攝的過程中,其實核心團隊只有三個人,整個團隊更是不超過八個人,但他們卻能採訪到美國自造者運動的靈魂人物,及科技領域中重量級的思想巨擘,並且在放映後使全世界引發熱烈迴響,到了超過30個以上的國家放映200多場,讓人讚嘆的同時卻也提醒了大家,其實在現今這個科技進步且資訊門檻極低的世代,想要創造,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自造世代 Maker〉團隊核心成員
〈自造世代 Maker〉核心團隊的三名成員
在美國的那六年中,育修學到最核心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請求同意,而是請求原諒 (Not ask for permission, ask for forgiveness)」。其中最關鍵的概念,便是鼓勵人們先勇敢嘗試,讓思想不輕易被綑綁住。育修剛被外派到美國舊金山時,當地的創新獨立精神給了他很大的刺激,育修更舉了舊金山獨立冰淇淋店的例子,來說明當地蓬勃的創新精神。光是在舊金山,就有多達80~90家獨立的冰淇淋小店,而且每間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及哲學。育修自己最喜歡的一間冰淇淋店,是某個美國名校電機系的學生開的,因為她自己希望能吃到十分柔軟且沒有冰晶的冰淇淋,所以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及小時候的回憶,製造專屬的冰淇淋機,能在現場混合食材後並用液態氮急速冷凍,製成的冰淇淋不但口感綿密且風味獨特,這間店更是從一台小貨車開到現在有四五間分店。
此外,育修對於舊金山的另一個觀察,便是當地有如森林般健全的創業生態系統。例如他剛到美國時正逢金融海嘯,許多大公司裁員,大企業釋放出了許多頂尖人才,而孕育出了目前許多重量級的新創企業,如 Zipcar, Uber, Airbnb等,這就如同大樹倒了,但卻促使小樹有機會能成長茁壯。這也使育修認知到,假如想要有許多令人驚喜的創新發生,在地的生態環境及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育修接著以 Keen 及街角公園計畫來呈現灣區的活力。他先是播放了他去 Keen 參訪時的影片,影片中赤腳唱歌迎接他們的,竟然就是造就時尚涼鞋霸業的 CEO 本人,更可由此感受到整個舊金山的活潑氛圍。另一方面,他也提到其實 Keen 的涼鞋最主要都是在亞洲製造,可見亞洲地區本來就是非常具備 Maker 潛力的。而街角公園計畫則是舊金山地區的店家,會把自己店門口前面的空間認真設置為一片小公園,讓來往的行人有個可以暫時休憩的地方。而這個有趣的計畫的緣起,其實是來自於一群年輕人在2002年左右,突然想到在停車格上鋪草皮野餐,在都市中有個可以與親友自在互動的空間,而後引發並擴散的創意計畫,亦讓人對於舊金山勇於嘗試,假如有想法就立刻去執行的 Maker 精神感到印象深刻。
另一 Maker 的例子則來自於育修的自身經驗,當初他要拍攝〈設計思考 Design & Thinking〉紀錄片時,原本很認真地向上司說明並希望能得到協助,但當他交出長達40~50頁的計畫書時,才被對方以一句「與單位業務無直接相關」而打槍。這促使育修意識到,假如想要做件事情,與其完全計畫完備後才行動,倒不如「簡單構思、捲起袖子、立即行動」,於是他便把計畫書丟了,拿張紙直覺地把拍片該做哪些事情寫下來,然後他找到一群願意合作的朋友,上 KickStarter 募資的計畫也募到錢後,就以十分簡單的設備拍成了這部傑出的紀錄片。《設計思考》「從2­012年推出至今,引起全世界設計圈的熱烈討論,累計來自全世界超過400場的放映,­橫跨40幾個國家,大至全球國際型企業,如Google、Microsoft,、Ta­rget,小則剛創業的車庫創業家等,都成了這部電影的粉絲。」(取自官方網站)

而這次拍攝的經驗,也讓他體會到,假如以隨機應變及計畫兼備的心態來做事的話,反而會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發生。例如當初他們想要採訪設計界巨擘,IDEO 的創辦人 Tim Brown,在最剛開始的時候被拒絕了,但隨著他們的案子在 KickStarter 上引發話題之後,確接到了 Tim Brown 秘書打來的電話,並藉此取得了採訪的機會,亦加深了育修對於 Maker 精神「想到就放膽去做」的認同。
最後育修認為全世界的自造者生態系統,其實正在逐漸成形。現在在 KickStarter 上看到許多專案,其實都是先從自造者空間 Maker Space 醞釀而生的。他接著提到目前全美最大的自造者空間 TechShop(或可參考 Inside轉貼的文章),自2006年創立到現在,全美已經有超過八間的門市了。每個使用者只要月繳125 USD及少量的材料費,便可以使用店內價值超過100萬美元的設備,來親手完成自己想要實現的東西,也因此光是 TechShop San Francisco 就有超過500位以上的會員支撐著自造者空間的運作。更可以藉在此聚集的社群,來幫助將彼此的創新概念推廣出去。從工業設計師、建築師、乃至於外科醫生,都可以透過自造者空間來將自己的想法變成具體的產物。
TechShpo現在於全美已經有超過八間門市,遍佈東西岸。
TechShpo現在於全美已經有超過八間門市,遍佈東西岸。
而創建台灣 Maker生態體系的靈魂人物,便是育修的團隊了。在創建未來產房 FutureWard 後,他們便十分努力的要將 Maker文化建立起來,從營隊、活動、到專案無一不做,為了就是希望能更快的讓更多人了解到自造者的精神。但畢竟要從零到一還是艱辛的過程,育修也分享道其實當初 TechShop 也是花了七年的時間,在舊金山很努力的耕耘自造者文化,才能使 Maker 運動在長久累積後突然爆發性成長,也因此臺灣的 Maker 文化還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及參與,才有機會能夠做得像美國一樣好。
選擇這個創業題目,其實真的不一定是個聰明的決定,但從育修的分享中,卻完全可以感受到育修的熱情及那股傻勁。雖然走在前面的路可能比較艱辛,但從他堅毅的眼神中,卻也能預見臺灣自造者運動蓬勃發展的那天,每個人都有機會能「自造」出未來的無限可能。

吳顯二 癮科技Cool3c 站長

若要說育修是以理解的心情來面對自己的挫折,那顯二便是用嘲解的方式來化解掉人生中的困頓了。在顯二的分享中,全場觀眾沒有一個人是不笑歪的,因為顯二把自己百般波折的人生故事,描述得實在是太過幽默,彷彿讓人忘了他當初是經歷過了多少煎熬無助般。說得越是雲淡風輕,讓人聽得越是動魄驚心。

顯二當初剛出社會沒多久,便被找去當全球最大科技部落格 Engadget 中文版的創站編輯(其實就是全公司第一位創始元老),並善用自己的宅魂對科技的喜愛及敏銳度,將 Engadget 推到高峰。直到2011年時,他已是 Engadget 全世界最資深的編輯了,並將 Engadget 經營成全臺最大的部落格,年營業額更高達1500萬新台幣。而就在 Engadge t的台灣代理權被總公司於2011年收回後,顯二選擇創建屬於自己的網路媒體〈癮科技 Cool3c〉,雖然幾經波折,但仍將癮科技做的更為出色,成為臺灣第三大的科技網站(前二為 Mobile01 及 Yahoo! 3c),如傳奇般的故事令人不得不佩服。

在經營 Engadget 中文版時也發生了許多有趣的小故事。例如顯二聊到,當時其實是個不需要(也無法)推廣的美好時代,那時候只要拼命寫好內容,然後等著搜尋引擎上門,及 RSS 被訂閱,那網站經營便大功告成了。對比動輒要用 Big Data 或是各種行銷管道來推廣網站的現在,真的是變化許多。

顯二也分享了當時經營網站成功的關鍵:速度、美女、刺激。如當時顯二選擇做全台灣第一個 Live Blogging,同步更新2007年的 Apple 發表會,使他們一天就賺到50萬個 Page View。而美女牌就不用多說了,找幾個正妹來推薦3c產品,對宅宅科技愛好者們的吸引力自然很大。至於刺激,當時他們做了一個〈婊科技〉的漫畫專題,便是想要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多的刺激,從後來持續連載的婊科技圖文也可略窺一二。

婊科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乳溝之間也
婊科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乳溝之間也

但也因為當時 Engadget 中文版的內容走得太過前衛,也因此引發了路線之爭,從內部編輯到外部讀者,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 Engadget 中文版的想法,而最後這路線之爭鬧得滿城風雨,也讓總公司趁機收回了 Engadget 中文版的代理權,改由自己直接掌管,使顯二的團隊只能默默退出自己用生命經營的心血。

不過說到當時的美好時代,就不得不提「超級無敵我讚你T」了。

超級無敵我讚你T
超級無敵我讚你T

想當年各網友們聽到要出讚T時,無一不感到十分興奮,每個人都說一定要買!孰不知當顯二跟廠商一次下訂2000件時,才發現當初那些山盟海誓不過都是鏡花水月。最後只賣出了一半剛好打平,所以現在想要買的話其實還有庫存哦。

癮科技讚T清倉並捐部分款項給公益單位(購買頁面)
癮科技讚T清倉並捐部分款項給公益單位(購買頁面)

當2011年被收回 Engadget 中文版經營權後,顯二決定跟老闆自立門戶,重新創立了〈癮科技 Cool3c〉。但從頭來過談何容易,也因此在創立之初,是以每個月一百萬的速度在虧損的,當時全公司上下人心惶惶,每個人都在問顯二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辦,甚至就連老闆也只能詢問顯二的意見,但卻沒人知道該往哪走。就在此時,顯二接到了一位大老的電話,詢問他要不要試著做做看科技界的教父級雜誌,《WIRED》中文版。但後來因為對於發展方向的想法不同,讓顯二還是沒有與其合作,而是勇敢背著債務繼續前進。

也是在這個艱困的時刻,別人的雪中送炭顯得格外珍貴。當時還好有 Yahoo! 的兩位編輯願意讓癮科技成為  Yahoo! 3c 最大的內容提供者,才能讓癮科技有繼續走下去的動力。顯二也順道分享自己的小心得,內容有沒有價值,其實就是取決於別人願不願意買單而已。

雖然有 Yahoo! 3c 的支持,但到2013年時整個公司也已經虧損高達1000萬了,儘管顯二的老闆 Jason 願意扛下所有壓力,但仍需正視所有經濟上的問題,拆分公司、裁員、將癮科技的業務更加聚焦。

接著顯二被另外一個朋友找去做電商 App,只花了三個月就做好上架,也因為起步的早,所以甚至可說是台灣當時做的最好的電商App,還進到 App Store下載的前五名,並在之後被大型電信商併購。

雖然電商 App 做的很好,但顯二心中總還是有件放不下的事情,沒錯就是癮科技。也因為這個際遇,讓顯二有了東山再起的資源,而決定放手一搏,想要再拼一把。並跟 Jason 約定好,兩人都拿出一筆固定的就好,假如賠光那就收掉,誰也不要再多投錢進來了。也還好癮科技的重新再起,剛好遇到了按讚世代的來臨,使得內容取得及流通變得更加容易。例如當初一篇以逆向工程破解清玉黃金比例的文章,就瞬間得到了26,000個讚,這種曝光速度完全是以前所無法想像的。

〈逆推硬破清玉黃金比例的宅製翡翠檸檬,就算是天然的也要注意所喝的量〉
〈逆推硬破清玉黃金比例的宅製翡翠檸檬,就算是天然的也要注意所喝的量〉

也因為癮科技回來的時刻恰好躬逢其盛,所以在投入100萬資本額後,半年後就長到了280萬,其中還遇到了兩位高人指點,讓網站經營變得更加順暢,並穩定成長下去。直到2014年,顯二正式跟 Jason 提出希望能全權負責癮科技的想法,讓 Jason 只要負責當董事收錢就好,並重新成立了上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此正式成為公司的負責人。而當整個公司已經達到淨利500萬的漂亮階段時,顯二重新找回了當初在 Engadget一同奮戰的夥伴們,重新再戰!

大師兄回來了
大師兄回來了

聊到這就不得不提提顯二的浪漫,把當初的夥伴找回來之後,顯二就很積極地狂開新的專案,因為他認為「既然賺錢了就不要停,反正之前沒錢也活得很好嘛」。其實顯二就是想要趁還有機會的時候多嘗試看看,不怕失敗,勇氣及傻勁都令人佩服。

最後顯二用霸氣十足的結語收尾,「賺來的錢,就是要為了理想全部用光光啊!不然要幹嘛!」相信在場的夥伴們也一定有被顯二的勇氣所鼓舞到,而對未知的挑戰充滿了更多的信心了吧。最後感謝育修、感謝顯二,帶給在場的所有人一個勇氣滿滿的夜晚。
賺來的錢,就是要為了理想全部用光光啊!不然要幹麻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