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Friendly 2014中國用戶體驗行業年會專家論壇- 智能生活論壇

論壇內容簡介:

隨著互連網與行動裝置的發展,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運算埋藏在我們周遭,生活用品、家具等……有形、無形地展現連網能力,科技與運算滲入到生活,無處不在,形塑了智能生活的基本樣貌。除了生活上的便利性之外,產品間的延伸和整合,打破了人類面臨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智能除了效率更兼顧人類情感面的需求。值得我們來探討。

00

劉偉:大家下午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今天這個主題為“智能生活論壇”,我是來自同濟大設計創意學院的劉偉。今天我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各位嘉賓他們敞開心扉,和他們做一個直觀的互動和交流,看他們在工作當中,把這個智能生活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日程大概是這樣的,前一個小時,就是四位嘉賓,我給他們一些拋出一些問題,就這個主題進行一個深入的探討,然後咱們有半個小時的時間,給觀眾們留出來,可以提問,我們UXPA這邊也準備了一些精美禮物,先到先得。我們今天有兩位外國朋友,也有兩位國內嘉賓,對於老外我們就用英文來交流,我們後面也有同聲傳譯的服務,也可以用我們的耳機。Alexis請給我們大家先介紹一下您。

01

Alexis Trolin:大家好,我是Alexis Trolin。我是寶馬駕駛互聯的工程師。主要致力於互聯駕駛電子設備以及相應的軟件內容,涵蓋一些比較簡潔信息,以及一些安全駕駛的服務,我們創造的產品,不僅僅服務中國的市場,還有日韓的市場,我們每天的都作是都是有一個全球的協同,專著整個用戶的互動體驗這方面的設計工作,希望我們的工作,這方面的經驗,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謝謝大家。

02

Flemming Moller Pedersen:我的名字是Flemming Moller Pedersen,主要是做創新的,我也是剛剛加入這個TCL不久,對整個中國的市場也是比較新鮮的。那麼我在這之前,是畢業丹麥科技大學,一直是在丹麥從事產品開發,後來我又在丹麥B&O音響公司擔任設計工程師。我們在這個TCL這個創新工作,不僅僅是在國內市場的一些工作,也包括著眼全球的市場,主要的工作就是,為全世界開發相應的產品,以及未來的一個創新路線。

03

許式偉:大家好,我是許式偉,今天我到這裡主要是來學習,我覺得我是比較特殊的,我是屬於供應商,他們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所以我們很想知道,我們的一些客戶想一些什麼。我相信大家可能對七牛也有一些了解,我簡單的介紹一下,就是七牛是一個雲計算的供應商,我們主要提供的是圖片、音頻、視頻這種資源的託管服務,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

04

葉根軍:大家好,我是來自四川長虹的葉根軍,我現在是負責長虹的所有的產品創新設計,以及我們的產品的創新策略。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前身是軍工企,現在看這個面孔,都是80、90後,可能對長虹的歷史不是很了解。長虹已經有60年以上的歷史,它實際上現在從中國,這個目前也是中國可能是算大型軍工集團的一員,同時我們也在轉型,以前我們是做消費鍊子,現在擴展非常多的領域,現在也做一些面向智能的一些終端。目前我們現在已經有一些智能的產品在市場上面,大家也能夠看到,今天非常的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面向未來,構建我們一個智慧的生活方式,謝謝大家。

劉偉:謝謝各位,大家給他們一點掌聲歡迎一下他們。我們把四位專家請過來也不容易,所以請大家專心參與並準備好問答環節的提問。Alexis我看到您的Linkedin簡歷,您是實驗室的主管,你能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實驗室的情況嗎?

05

Alexis Trolin:我們這個實驗室,既是設計中心,也是創新中心,也是全球設計研發的中心,我們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個就是長期的研發部門,研究部門了解市場的一個需求,進行用戶見面的一個學習,用戶行為的一個習慣,了解中國的這些消費者,對這個產品的使用趨勢,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也是我作產品創新設計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個靈感資源。我在這一塊,已經做了大概六年左右的時間,很多都是軟件平台基礎上面的。大部都涉及到了用戶行為體驗,我們的團隊成員特別年輕,都是年輕有為的。他們設計了很多這種非常有用的設備,大家直接進行使用,包括一些內製嵌入的軟件,包括一些其他的產品,體現在家居當中的一些理念。對於我來說,這些工作也是比較有意思的,因為大家不僅僅是智能,從外界控制自己的汽車,或者是家裡面的冰箱、電視,了解到底這個東西有沒有充電,那個設備有沒有連接上等等,所以不僅僅是在車上,而且智能家居一定是未來的一種趨勢。

當然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所以這種和用戶之間的體驗,這種行為特點,尤其是我們現在,還連接移動端方面的這些數據,變得越來越主流,那這些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挑戰,尤其是在應用當中的一些問題,如何連接起來,和移動這種互聯的進行一個智能的連接,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大概是2003年進入了這個市場,這個研究中心,當時我們把我們已經有的這些技術想法創新帶到了中國。我們想要去不僅僅是在中國,在全中國都有這樣的一些趨勢,希望把這些趨勢進行一個重新的解讀,應用到我們這個設計當中,一直到現在這是我們做的工作,謝謝。

劉偉:Alexis,你是如何去界定我們這個所謂的智能家居,智能生活的方式,在你的團隊當中,在你的設計當中和這個工作相關?

Alexis Trolin:當我們談的是每一個人這種家庭裡面的一些情況 ​​,包括電視、冰箱、空調,以及其他的一些服務,以及圍繞電視所產生的一些服務體驗等等,我們提到這種智能家居的時候,真正的意義是體現在,比如說,為什麼有的人把這個叫做智能電視?總的來說,在這之前我們更傳統的就是家居自動化,那麼我在工作的時候,這一塊的工作也是做了很多年,在美國市場當時也是比較流行的,我們也進行了很多的設計嘗試,那麼如果談到便捷性,其實裡面有比較主動的,換擋這樣的設計,這樣在開車的時候,擋位就更為的便捷。在美國不擔心室內的溫度,在中國就比較擔心這個問題,有的時候室內的溫度太冷了,我們的居住就沒有那麼舒適了。所以我們談到這種智能家庭的生活,主要的意義就是讓我們的家裡更舒適,更便捷,這個就是最終的一個目的。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在我們這個公司當中,目前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全面這樣的一個答案,就是幫助自己的家庭裡面生活的更舒服更好,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劉偉:Flemming,您是剛剛加入TCL的,有什麼新的理念,新的哲學帶入到新的團隊?

Flemming Moller Pedersen:我覺得TCL是非常好的團隊,大家都很有才華,都很有活力,我覺得可能我帶來更多是這種全球的視角,中國地區以外的這樣一些理解細分觀念,西方市場的角度,通過我在西方市場上的一些體驗及工作經驗,我覺得在中國,技術有很多的含義,新的技術,是也是非常多元化的,包含了創造新的想法、新的概念,有的時候就是工程設計為導向的,但其實在這個層面之外,還有更多的豐富的內容尤其是在西方的視角,更多維度,這樣的一個領域。

劉偉:許老師,您講到了用戶,那麼智能生活要從這個智能家居這個主題開始,在您的這個公司或者是企業裡面,有一些什麼樣的理念,或者是怎麼樣定義這個智能生活,有什麼樣的方法開展這樣的項目?

許式偉:我對智能生活和智能家居的話,我的理解主要是兩個層次的智能,一個是交互的智能,因為實際上在計算機發展早期的階段,我們知道交互主要是通過鍵盤,但實際上鍵盤不是太自然的一個東西,並不符合人平常的一種交互方式,所以我是覺得,在未來得話,所謂底層的智能就是語音的交互,這種更加簡便的一種東西。當然這個並不容易,因為計算機之所以一上來是用鍵盤,而不是這種自然交互方式,是因為計算機理解人的手勢和語音是不容易的,但是在今天之所以能夠成為可能,是因為計算機有非常大的增強,而且今天有云計算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種受眾端,更多的是服務端進行,這樣語音交互和手勢等等,這些已經成為一種可能。那麼怎麼樣更自然的交互和人的日常的生活結合在一起?這個就是一個智能交互的概念。更深層次的了解。就是通過人的長期行為的一些記錄,行為歷史記錄,發覺說這個人他的一些偏好,並且更加的智能的去向他推送一些,他可能會非常習慣看到的東西。我覺得第二個層次的智能,就是對他的用戶個性的理解,這是我理解的兩個層次的智能的問題。

劉偉:幫助用戶實現更加智能的生活方式,您能舉一個例子嗎?

許式偉:實際上這方面,比較常見的就是,就是在電商裡面的產品裡面能夠見到,你購買了A產品,這時候會推送另外一個類似的產品,這個就是對用戶歷史的購買行為了解,這個用戶比如說是男,還是女的,他比較喜歡買什麼產品。

劉偉:這在您的公司裡面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完成的?用戶體驗研究員嗎?

許式偉:這個是從技術人員的角度,這個是協同推薦。當然這個是非常技術化的一個問題,包括數據挖掘,仍然是比較早期的,就是可以通過人的性別,然後他喜好,對車的品牌的一些偏好等等這些數據的挖掘,其實包括的層次會比較多,而且我的有可能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就可能會和特定的領域會有關係。比如說我真的想為客戶解決一個什麼樣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來做。

劉偉:謝謝許老師。葉老師這邊,在您的公司裡面,是怎麼看待這個智能生活的,是怎麼樣開展這方面課題工作?

葉根軍:其實說這個,智能這一塊,我想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那我們傳統的理解,實際上這幾年我們一直做我們的智能的轉型,就是像我們也做過一些形成的智能戰略框架,我們新的智能戰略在我們公司是一個新的三坐標的戰略,當然說新的跟以前老的三坐標有一些差異。在我們老的三坐標戰略裡面是關鍵的部件,還有產品線,所以我們在這之前,為什麼是這樣佈局的?大家都知道,我們在沒有用智能手機之前,其實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是基本上完全它單一的為了滿足用戶某一方面的需求做的產品開發。比如說我們今天看到的,用的家電冰箱、電視、空調等等,都是完成完成某一個特殊的功能產品,解決用戶某一個特殊需求,實際上,應該說有幾各方面的推動,所這技術的變化,特別是近幾年技術的革新,現在說的非常熱門的就是互聯網的技術的發展,以前都是台式的計算機,也是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你享受信息的便利。而到今天的時候,大家隨時隨地可以享受到信息給你帶來這樣的一種價值。

技術的發展,包括今天物聯網,實際上我們現在所有的終端都可以被智能化,智能化的標準,大家今天談最多的就是他有一個主要的構成的要素,比如說軟件、硬件,加上應用和服務構成這四個要素構成的。技術的基礎,就是有互聯網的技術,有物聯網的技術,同時包括最最重要的,比如現在大家都在談傳感器,傳感器進入這些老的產品,有了傳感器之後,就可以對用戶的行為進行判斷,這個就對智能終端,我們要知道外面的信息,需要採集獲取這樣的信息。另外一個就是說,我們說的計算的能 ​​力,今天大家講的就是移動互聯,包括後面的雲計算,包括大數據,其實今天這些技術的基礎,能夠構建形成我們智能產品的四大要素,在這個要素基礎之上,我們面臨這樣的一個技術的發展和技術的背景,我們覺得未來的產品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們就是從新構建我們新的未來得產品的戰略。

那我們現在新的三坐標的戰略,我們說是包括三個方​​向,一個就是終端的智能化、終端的協同化,還有就是終端的系統,就是我們的網絡化,這個就是未來構建所有智能的產品,要從這三個方向去考慮,或者是三個維度,這個三個維度的搭建,我們形成我們目前的產品,為什麼是智能?和以前的產品為什麼不一樣?我們現在開發的這個終端,可能這個構成,我剛才講,就是從智能終端到互相的連接,組網完成以前單一產品部能做的事情。我們現在就是認為也是要同智能終端開始做,從最終端本身的發展形成網絡,最後完成更加在以前不可想像的一些事情。

而且這個構成,也是一個逐步的構建一個智能生態的過程,本身談到生態就是有一個淨化的問題,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就認為技術,需要技術,需要設計,同時需要我們要倡導在未來,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需要什麼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東西。比如說我們現在都在談智能家居,剛才我們看到,外國嘉賓談這個智能家居的事情。其實智能家居本質上,我們可能需要的並不是那麼多的物品在那,可能我們更多的需要我們什麼樣的智能生活是我們需要的。

其實,在這一塊,生活方面的東西,可能我們更多的是要研究,未來得適合中國,我們的傳統的文化,以及未來需要構建新的一些這樣的文化模式下面,怎麼去​​做?比如說我們中國的家庭的結構,他可能和國外的結構不一樣,包括我們中國現在我們真正的處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面的生活的方式,實際上也是有一個逐步的變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去互動,而且能夠找到技術真正創作的一種新的模式是什麼?其實這些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但是最要得這種思維模式非常的重要,不僅僅是技術推動這個智能生活的方式,還有一個生活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技術支撐,這互動的過程,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所以在我們內部也是說,我們有專門去做未來生活方式變化,這樣的趨勢的一種研究或者是欲判,另外就是技術方面,怎麼構建更方便的連接,這個也是我們做的。

因為這些產品實際上,真正的連接一起的時候,是非常複雜的,比如說我們現在做的我們的一些空調,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空調,每一個房間都會有空調,現在也有廚房的,每一個他的空氣的環節,怎麼構建空氣質量?實際上現在還是單獨的每一個空間裡面起作用,我們在思考說,在我們的家庭裡面,我們的空調是不能夠聯繫在一起的,他們之間怎麼互動?還有我們家庭的空調和另外的空調怎麼去連接,以及未來的連接起來,就是和我們的用電管理這些東西結合起來,這裡面有很多的空間,但是未來到底是什麼樣的是需要我們探索和想像的過程。

劉偉:剛才咱們談到了四個策略、三個方向,也提到了技術很重​​要,我同意,咱們要擁抱技術,才可以把這個智慧生活實現出來,既然今天咱們這個就是用戶體驗大會,也詳情您談談從用戶體驗如何驅動智能生活的?

葉根軍:其實我們這個剛才談更多是技術的,最後我們需要什麼東西,還是說要用戶說的算,其實剛才也講了,用戶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東西?個性化的。今天現在很多談就是個性化的定制,這個里面最大程度的讓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的生活方中一些需要,能夠和這些產品,這些智能產品去連接起來,做到我們可能是我們人自身做不到的一些事情,就是通過這些智能產品做一些,就是我們所有的終端,我們都在談,我們實際上就是從以人為中心,從用戶的角度上,用戶體驗的角度上構建我們的產品,我還是說舉一個例子,就是更加的容易理解,比如說我們現在做的這個冰箱,我們現在冰箱產品裡面,很重要的是說,其實冰箱是用來存儲食物,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會接觸到用到的東西,在我們傳統的冰箱裡面,重要的就是把食物保存起來,讓它能夠保鮮,時間能夠更長,這個是本質的東西。但是現在我們想的就是,食物的儲存就是解決我們,用到這些新鮮的食物,為我們提供更多的營養健康。

這個跟中國傳統的飲食習慣是關聯的可能包括每一個人,我們中國幅員遼闊,有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地域,其實這讓我們的飲食結構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來到無錫這個地方,他們做飯的時候就是要放鹽,我來自四川的,我們做飯的時候,肯定不會忘記辣椒。其實這裡面很多的東西,這個冰箱是關於吃的,不是用來說放東西的這件事情,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思考,原來的冰箱做不到的,我們智能的這樣的一些技術,就是讓我們可能說,我們知道今天,我們家裡面有幾個人,有老人、小孩,或者是我們家裡某一個人生病了,我們今天能夠為這個家庭提供一個什麼樣的食品的結構,可能幫你定制今天的菜譜,我用這個菜譜告訴你,這個就是他就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身體狀況。

甚至是說今天是某一個人的生日,我們要做西式的糕點慶祝一下。就是把家庭成員的飲食習慣,甚至是今天是某一個特殊的日子,這樣的東西慢慢形成一個數據,存到我們的後台,當有這樣的一個特殊需求的時候,就可以給你一個特殊的服務,包括到附近的超市裡面買什麼樣的菜,我們就可以形成一個配套的系統,就是從冰箱的一個開始,做這樣的思考,就是解決整個吃的問題,一個家庭吃的問題。剛才講的,我們做這樣的產品,最關鍵的是什麼?就是我們覺得說,一個是要理解這個家庭的習慣,另外一個就是說,我們要有硬件上,軟件上,服務這幾樣事情,像我們現在說的,我們後面構建我們整個的食品管理系統,那就是後台的一個服務,我們在硬件上面,我們做的就是我們叫食品的一個識別的技術,就是把食品放進去,我就知道,你放的什麼東西,根據這個東西可以提供今天要吃時間,我知道你缺什麼東西可以填補一些。

劉偉:許老師,剛才葉老師也提到了,轉型或者是拓展,咱們剛才探討了智能生活,我們有這樣的經驗,我們怎麼轉型?就是我們如何把這個知識智能出行、智能醫療、智能駕駛,就是怎麼轉?我們要注意什麼,或是忠告或是建議。

許式偉:我覺得轉型這個詞,我們雖然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公司,但是我們真轉型過,轉型就是看兩個角度,一個是轉型是怎麼轉?我們剛開始創立的時候,是面向個人用戶,提供一個就是網盤,後來我們專項企業,這個客戶群體發生了變化,這個就是說具體有什麼樣的不同的?他們的需求也是有不同的,這個就是我覺得,從這種跨行業轉型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就是用戶群體不一樣,你要理解新的群體的需求。另外一個就像長虹這樣的轉型,客戶群體是沒有變,但是它希望我更好的服務這些群體,這時候我覺得最大的挑戰就是知識體系的變化。這個我覺得也是比較多的,所有的傳統公司面臨的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是互聯網顛覆傳統經濟體的一個時刻,大家都發現很多的互聯網公司串聯起來,他們成了新的智能家居的一些代表者。

那對於傳統的公司來說,他的轉型最大的問題是說,我以前缺了什麼知識體系,是我接下來要彌補的,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事情,就是我覺得冰箱要智能,我也接著這個話題說,可能比如說,因為冰箱是放東西的,它放東西的話,會有兩個,一個是比如說客戶忘記買某一個日常經常要的東西,你比如說某一個東西沒有了,你幾乎要天天用的,還有一種比如說,有一個東西放在那裡,你可能忘了,但是快要過期了,這樣一定會有一個交互的性質在裡面,如何要達到這種智能程度,可能以前的方式是不夠的,需要有一些新的知識體系彌補。

劉偉:好的。Flemming,請您聊一下,如何能夠把我們的知識從這個智能的生活方式,拓展到智能的價值體驗其他的領域?

Flemming Moller Pedersen:咱們還是聚焦聊一下什麼是智能。我聽他們談了很多,所謂智能的就是把很難的事情做的很簡單,比如說,冰箱裡面放的食物,如何有一個非常好的機制,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們手裡的一個例子,就是空調,不同的房間裡面不同的空調。現在已經有更好的這個技術,我們看一下蘋果,他們的這個MP3播放器,他們用新的技術,把它用創新的方式進行連接起來,他用現有的這個技術就把問題解決了。然後把所有這些終端,有一個創新的方式連接起來,我們做所謂的智能思維的時候,不能單純的聚焦,我們夢想當中這樣的一些境界。我們更多的應該要關注人們每一天,實實在在發生的一些事情,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東西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提高,讓他的生活更加的舒適,更加的便捷。很多的東西,比如說,像在這個酒店裡面的看上去很棒,但是有一些細節的東西可以更好,更微妙一些。我在中國做項目的過程當中,發現很多,我們做事情就是做大了,忽視了小的細節的掌控。

那麼為什麼會忽略這些細節的掌控?因為可能有的時候,沒有特別關注實實在在的真是的需求。從工程的角度來講,可能這樣做沒有什麼意義,也沒有什麼樂趣,但是作為一個公司來講,有的時候我們要,就是蘋果為例,他們用現有的這個技術,用了一個創新的技術進行整合,就大大的提高了用戶體驗的愉悅度。我的老母親83歲了,根本不會用電腦,但是她會用Ipad,這個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更加的智能,對於我母親就是更加的智能,就是現有的技術,通過不同的平台進行整合連接,把它做到了更加的智能化提高這些東西。

劉偉:我們聊一下駕駛的體驗,到智能的駕駛這一塊。請Alexis聊一下這一塊。

Alexis Trolin:剛剛提到的都特別好,我們盡量不忽視消費者的一個真是需求,在我們的研發過程當中,我們可以說一個例子,我們公司的這個技術研發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推動了用戶的這個需求,我們有一個設計師,他堅信這個功能的重要性,我們就是做的和蘋果很相似,就是現有的技術做了一個平台的整合,然後把駕駛的體驗做的更愉悅。人們駕駛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就是把車外的技術進行一個整合,就是欲判能夠出現的一些需求。這個系統可能會很複雜,比如說,如何理解現在正在下雨,前面有一個撞擊的風險,30公里會有一個天氣的變化,所有的這些探測器信息反饋給我們這個駕駛員,就可以是駕駛員會有一個更精準的判斷,接下來就是要開的更小心一些,或者是更快一些。就是如何把這些信息整合起來,就是推送給我們的駕駛人員,讓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判斷。

所有的這些應用,如果我們使用雲計算,大數據,我們可以欲判,人們的一些行為模式。但是我們其實並不需要太精準的這些建議,我們不知道這個司機要做什麼,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種ETA(音)預計到達時間,和我們的駕駛人員做信息的交互,給他一些指導的意見,這個特別有用。因為包括整個的車內外的氣溫的控制,也反饋給我們的駕駛人員,這個也是比較有用的。那麼在這樣的平台建設起來,就非常多的開發人員,願意嘗試這些方面的設計,有一個創新程度的開發,最後運用到我們的車載系統上面。其實我們做設計的時候,沒有太多的交互,我們可以精準的預測,車內駕駛人員的一個使用行為,舉一個例子,是我們沒有這個導航的系統,200米的POI數據是不一樣的,如果在200公里不需要進行加油,可能這200公里加油站的信息就不用推送給他,通過這樣的導航系統,進行一個更智能的信息的選擇。也可以說,當時駕駛這樣的狀況,還有小一點的交互的就是說,我們可以用寶馬的I3,或者是I6都是電動車,這個在美國也是有問題的,沒有足夠的充電站,所以如果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設計,就是及時的告訴這個駕駛的過程當中,哪些可能有更好的充電站,對自己的車進行充電。

還有其他的一些使用自動駕駛的試車,還是比較有靈感的設計理念,我們說無人駕駛車推出市場,現在還不太成熟,還是要過幾年。如果我們忽略這個技術層面這樣的一個條,這裡面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就是我們設計的這個為駕駛人員設計的就是集中減少駕馭的負責性,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帶來的一些分神,干擾等等。那麼通過一些非常舒適的信息展示模式,就能夠達到信息所要給他的一些主要的意思,不用分太多的神,就是去理解這些信息,讓他整體的駕駛變得更加的安全,比如說很好的進行打一個電話,甚至和自己的孩子進行互動,所有的這些,都給我們帶來的一些新的問題,也就是說,你怎麼樣和你的車進行互動,那麼這個在整體的這種需求和慾望是很有大的協同性。因為我們需要有其他的這個選擇,可能要更好的更吸引人的,更多的這個電子設備的充電等等。尤其是在中國,我們可能在車裡面有更多的食物,所有的這些,不僅僅是從商業層面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創新的過程當中,也是要經歷市場時間納入到車的系統的問題。

作為總結,我覺得目前還是有一到兩個很難解決的一些技術問題,那麼這些技術問題,會強迫我們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讓我們的駕駛人員控制整個駕駛的過程。比如說駕駛人員在駕駛的過程當中突然走神了,多說了幾句,或者是關注視頻的時間更長,就是要通過系統,我們能夠把他拉回來,很多這些方面的模型的建立都非常複雜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看到很多的產品連接性非常高,我們希望能是用戶希望不僅僅和自己的車進行智能連接,和遠程的和家庭進行一個連接,遠程就可以給自己的家裡充電,發出指令。在日本很多人希望,用車作為一個電池的儲備,因為一旦車遇到麻煩的話,或者是大的自然災難,利用車上的電池,幫助整個家庭維持正常的生活。所以從這個概念來看,還是從用戶體驗這些角度來看及這些都是比較有創意的想法,這個也是我們所治理的一些開發結果。

劉偉:關於未來的發展願景,Flemming,未來五到十年,您對於這個生活方式的一個預見是什麼?

Flemming Moller Pedersen:就是不要太多的去思考到底你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家裡早上起來看電視的時候,吃早飯的時候,就是該干什麼幹什麼,就是讓這些信息著你走,繼續做你的事情,開車的時候也是一樣的,當然取決你在車裡面到底能夠做什麼,有沒有圖像,有沒有視頻,當你進行文件下載的時候,不管是在哪裡,你都可以去接觸這些信息,看電視的時候,或者是開燈的時候,不管在家裡面做什麼的時候,我們都可以通過你的需求,進行一個開關模式的調整,從看電視,到打開窗簾,整個家居的模式進行整體的調整,這個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便捷,我們不要過多思考這些瑣碎的事情,我們現在可以在手機上回复郵件,以前可能會覺得有一些複雜,現在沒有那麼複雜了。

你起床後,整個空調裡面的氣溫會隨著你的起床的時間慢慢的提升,然後整個浴室裡面的所有的設備都為你準備好,進入廚房享受早餐的時候,音樂會跟著你走,從臥室到廚房到客廳,這個是我對未來生活的想像,今天我們整體實施的過程,整個程序的維護和升級,是大部分所畏懼的。所以我對未來的一個想像,就是說我們人最終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實實在在的享受這種智能化的生活。

劉偉:就是聽一下個人的想法,就是未來咱們這個智慧生活要往哪個方向發展?因為這個概念已經不新了,未來有什麼樣趨勢,可以大家說一下,或者是談論一下,思考一下。就是現在討論,智慧生活這個主題,我們有相關的課題,項目做了很多,在未來五到十年這個短期的時間內,有什麼設計和開發的趨勢。

許式偉:我是覺得,所有的改變都跟技術的發展是有關係的。而且這個發展,通常比較具有顛覆性。比如說剛才說的那個行車,我們會發現,現在我覺得用戶交互,其實是從我剛才講的,不自然到自然,從自然再到減少交互,用戶最好是不用做什麼事情,就知道要做什麼。所以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從交互的自然化,盡量的減少,像行車的話,也許現在的技術還不成熟,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一個趨勢是說,我把駕駛員的雙手解放出來,最好的方式就是他可以不用開車了,所以會有無人駕駛的概念。當駕駛員的雙手解放開始,就不在是一個負擔,可能是另外一個生活。

就像你坐火車,或者是飛機一樣,你可以做任何你平常需要做的事情,也許有一天能夠在車上工作,也不在是說像以前一樣,是一種負擔的一種過程。但是這個變革取決於,第一個是智能行車系統的一個完善程度,另外一個就是導航系統的完善程度,所以我們會發現,應該說所有的設備都智能化,就是他其實比以前有更多的傳統,就是蘋果確實比以前智能的,就是還有一個比較重要,就是他傳感器是作用是非常多的,就是它可以檢測到非常多的行為,就是像我們剛才聊的冰箱也是一樣的,如果要達到我們認為它的智能化,也是會有非常多的傳感器需要增加。然後他在技術層面的挑戰,也會有非常多。所以我覺得這種其實還是看,我們在每一次的技術迭代的過程當中,我們去看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需要什麼樣相應的技術。

劉偉:太好了,就是新的科技,加上自然的交互,非常好的答案。下面開始我們的問答環節,有大概半個小時的時間。給大家提一個要求,只提一個問題,只針對某一個老師提問,不要讓其他的嘉賓都回答了,這樣比較節省時間。提問要把問題具體一點,在30秒鐘問完。

提問:我想問一下Flemming Moller Pedersen老師,在過去,我們現在經歷一個數字的時代,像一些農村,像一些弱勢群體,他們是被數字革命拋棄的,談到我們現在一個智慧生活的概念,其實智慧生活並不一定是貴,應該是重新定義問題的一種思考方式,所以我想問的是,如果說我們用智慧生活這個概念,思考這些農民的問題,或者是一些弱勢群體的問題,是不是他們還是會在這個革命當中拋棄?

Flemming Moller Pedersen:謝謝。如果我們看一下這樣智能化的趨勢,之前提到的全世界的這樣的一個家庭結構、家庭模式,都有自己的特點,那麼中國特別強調家庭的這個概念,就是大家庭,好幾代人一起住,在中國是非常傳統的概念,我們想像一下這樣一種觀念,可能是會越來越好,那麼如木果把這樣的用戶,老人、小孩進行一個整合,那麼這個不管是城裡的人也好,還是邊緣都是很重要的,那有一些技術,比如說智能手機,包括互聯網等等,使用如此之快速頻繁。我在中國各地行走的時候,有的時候我發現這個地方的人,怎麼也會用智能手機,在我看來很落後的地方。但是這個很方便,不僅僅是電視,我們開發出更好的軟件,更好的上手的一些技術平台。

對於這些邊緣的人來說,也是比較好的一個起點。對於我們更多的思考他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東西,他們的需求,可能不同年代的人,不同年齡的人,對需求是不一樣的。但是我覺得,如果我們在設計這些相應的程序,關注這些群體的需求,會讓他們的生活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給到他們生活技術上面的一種技術。

劉偉:我代表七牛,送給您一個小禮物,移動電源小惡魔,為體驗和創意充電。現在問下一個問題。給大家提一個建議,用一句話介紹自己,在提問題。

提問:大家好,我做人機交互(音),就是你剛才說的一點,就是技術的發展,不能局限技術,我們認為技術的問題就是資源貢獻的一個問題,現在我想比較關注的一個事情就是說,我們在汽車發展這個過程當中,要怎麼定一個關鍵詞,這個怎麼樣從我們的一個駕駛員需求環節當中,針對出來,在落實到實處,就是通過什麼樣的情景,駕駛的環節當中,理解他的需求,比如說具體的一些技術,這方面想了解一下,謝謝。

Alexis Trolin:問題很有關聯性,我對這個層面可以由非常多的方式理解,用戶的需求,進行一個需求的整理解讀,今天和明天都不一樣,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一些比較好的研究技術,我們在中國也有非常的用戶交互實驗室,主要就是模擬用戶駕駛體驗,我們有整個的車的方向盤,或者是儀錶盤,就是看上去非常的像知識的駕駛體驗,和模擬一個駕駛員,所體會到的物理上面的一些變化。包括模擬駕駛員眼睛的變化,有的細節都會被精準的模擬出來,就是觀察駕駛員的注意力在哪裡,包括接下來駕駛的決策,什麼路線所有的這些都可以通過我們的測量,在駕駛過程當中,身體所有的這些生理指數等等。

第二個方面,就是和這些人進行深度的訪問,就是獲取他對生活的一個理解,他的生活有一些什麼樣的習慣,因為這些人,在駕駛車的時候,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時候就是我需要這個車有這樣那樣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都完全不在乎,他說的和做的就是不一樣的,如何跟大家坐下來進行交流,讓他們在這個過程當中觀察,他們實際的一些發生的行為,進行一些語言信息的一種比對,進行最終的解讀,拿到最終的一個對於消費者的認知。那麼近一兩年的時間,寶馬會做的非常大規模的消費者體驗和喜好這樣的項目,這個對於我們今後進行整個的導航系統,一個優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數據資源。對於如何去打造一個比較理想化的這種駕馭的體驗這裡面有非常多的因素。包括和其他國家相比獨有的特點。比如說,在中國最有意思的,就是很多駕駛人員都是比較年輕,有的時候7系的寶馬車都是比較昂貴的,在我國外買這種車的人一般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但是看到中國可能整體年齡比國外的購買著要年輕十到二十歲,這就決定了他們,會有完全不這樣的用戶需求和駕馭習慣。這麼貴的車在國外都是第二、第三輛,但是在國內可能就是第一輛車就買的寶馬。對於他們的體驗會非常的有特點,包括這個年齡階段,經常這種用戶體現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包括是在車上進行手機的充電,藍牙的播放,這些都是有非常多的情況,這是一方面。

消費群體的獨特性,第二點就是整個的速度的變化,所有中國汽車的速度的變化,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實際上也買了一輛非常棒的寶馬車,接下來很快的就換成更好的車,這種更換的頻率是非常快的,而且這個是普遍的想像,並不是個別車的購買。這個對於我們了解中國市場,是非常好的信息。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特別好,這些弱勢群體,如何讓他們享受到這個變化,當然可能對他們來說,沒有直接這樣的一個衝擊力,但是間接也是對他們也有幫助,我們正在開發春電力的車,六到七年這種車可能會上市,那麼在幾年之後,整個的電池的壽命會降低70%到80%,這樣就開展會更換新的電池,這些用過的電池,是首先我們就處理掉,或者是他們有一些其餘的壽命。另外十到15年,我們正在想,如何利用這些電池的一些方法,剩下的這些電力給一些大樓進行供電。目前的這個時候,在甘肅省,或者是西部的其他一些城市已經在使用,尤其是這些給農村地區供電,我們利用這些廢舊的電池,本主這些村民享受這樣的生活,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有的時候這些數碼革新的變化,並不會全部的,也是會影響到我們弱勢群體。

劉偉:這個禮物是一本書。下一個問題。

提問:我有一個問題,要問葉老師,我們現在這個階段的智能家居,我們可以看到的基本上就是拿手機控制我們這個產品,有一個APP控制一個產品,或者是一個APP控制多個產品,那未來得智能家居的方向,可能是實現我們一個家居系統裡面一個多種產品的一個互動和聯動,那麼這種互動和聯動的一個過程當中,是不是會有一個類似中樞控制的終端,如果你認為也有這種終端,是以一個什麼樣的形式存在,你可以為我解答這個問題。

提問:我是來自美地集團的。我叫丁小芊(音)。問題呢???

葉根軍:這個問題確實是很難回答,確實今天我們看到所有的剛才說的有一個軟件,就是智能終端,包括在平台上面跑的一些服務,用戶用的時候,就是通過某一個應用控制這個終端,或者是說從這裡面獲取一些服務,這個是我們一些單品的智能,確實是這樣的。你提個這個問題確實是有很大的挑戰。我們也想再怎麼做,現在有一些初步的想法,因為我們在整個打智能家居這樣的系統,我們戰略也是1+N,這個1就是我們整個為智能家居構建的一個系統平台,所有的系統平台上面的服務,都會有就是未來的所有的服務,都是帶這個智能大的家居上面跑,然後這個里面,就是把所有的里面的家電進行一個互聯,所以在這裡面,就是有很多關於產品的終端他的一個內部的,包括控制這一塊,包括信息數據傳輸這一塊,這些方面的硬件,是需要做準備的。這個也是要做一些硬件的開發,還有一些協議,就是有一些終端是強計算能力的。有一些不是強計算能力的。

但是比如說空調冰箱,就是那種不需要的,更多的是對於用戶行為的一種部分反饋,所以在這些方面怎麼做一套系統,我們現在也要開發一個連接的協議,就是我們目前,其實在國內,包括在國際上,現在也是缺乏這個連接的協議,比如說我們現在有很多的無限協議,那這些東西,每一個連接都是有他的標準,我們現在正在開發一個,就是把所有的這些協議能夠有一個包,放在你們的產品當中,我們的產品進去當中,所有的產品不管是什麼協議,都可以識別到,這樣就讓他連接更加的智能和簡單,這個是要解決連接的問題。

我們希望就是說,用一套軟件,當他我們不會去單獨的管這個智能終端,管每一個智能終端,就是用戶發生某一個行為的時候,可能會要涉及到幾個終端一起完成這樣的事情,那麼他的終端,就可以互相智能連接,怎麼把這個任務怎麼能夠到另外一個終端,有一些就是可以做一些接收的工作,另外一個就是處理的工作,另外一個就是真正的就是要做反饋的工作,這一塊就是要先要把這個機制建起來,所以這個未來更多的是要建設,到底在智慧家庭裡面,就是最基本的,就是衣食住行,所有的這些東西,我們要慢慢的去先要建一些模型出來,其實剛才有的老師就是講,就是把這個行為模型建起來,需要這個終端,就是一起怎麼完成?然後就是在不同的終端進行協同,然後這個模式,建立起來之後,我覺得因為智能我覺得就是應該有自我學習淨化的功能,所以就是後面數據的採集和運算的能 ​​力非常重要,隨著用戶行為終端的學習能力會越強,這樣的話,他的這種模式上面,會慢慢的生長一些更加的,從一種相對系統被動的,慢慢的變成一個主動的應急,就是能夠及時的做出一種對用戶行為邏輯的判斷,給出這樣的一個反饋。這個是我們現在,整個系統裡面的,一種機制的建立,這個工作可能也是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工作,這個是我們考慮解決方案的一種思考。大概就是這樣的。

劉偉:謝謝葉老師。下一個問題,我們抓緊時間。

提問:我叫林楊(音),來自深圳左邦數碼(音),我想提的問題是這樣的,就是說,智能家居的話,就是從技術的角度看,三品合一,或者是四品合一,但是為什麼在市場上為什麼沒有打開?這裡面的難點在哪裡同專家角度看,從哪些方面下手是比較合適的。

許式偉:我感覺這個問題,不太適合我來說。因為我確實不是很了解。

提問:從技術上面看,就是智能家居,完全沒有問題的實現,但是市場上一直的得不到有效應用,我們就是要怎麼下手會比較合適。

Alexis Trolin:幾年前,利用這個舊車的電池,給我們的大樓進行充電,就是車的舊電池,我們當時用現有的這個產品,現有的界面,並不是什麼新技術,因為這個產品是比較優勢,因為我們至少有五到六個層次的界面支撐我們整個大樓辦公的消耗。但是沒有這種通訊的支持。第二步的時候,我們確實說的很對,在每一個層面上,某一些技術都比較成熟了,可以做智能的一些開發,但是很多情況下,這些不同的一些智能的組建之間,他們的協議不一樣,他們整個的語言不一樣,所以他沒有一個非常好的協同的功能的使用。所以我覺得現在的這個情況是,之間幾年有智能手機,現在祝賀能夠更簡介能夠更使用。幾年之前蘋果智能手錶,如何更好的推動這個技術,就是他們的一個推廣,可能這個智能家居是我們未來更加的關注。

劉偉:送一個書吧,這是一本《神一樣的產品經理》。下一個問題。

提問:大家好,我是來自美地集團的,我一直有一個困惑,就是在我想請問一下葉老師,就是我們未來,可能很多的廠家,都想做一些智能的產品,就是在做智能產品的同時,中間可能會產生一些交叉,比如說我在做有研究的技術,就考驗會照顧到整個廚房的設計,包括一些廚房管理上面,包括菜譜,這個會嵌入到其中,但是我想做冰箱的時候,做智能化的家居,也可能會涉及到這些系統,就是在很多的家電產品,會出現一個不太理性的交叉,不知道葉老師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在我們未來設計,智能家居的時候,怎麼樣規避這個問題。

葉根軍:你說的這個問題,同樣遇到過,因為我覺得,我們還是把這個問題看成是一個什麼,認為一個新的東西出來之前,或者是出來之後,其實都是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其實這個路,你說有沒有一個就是說完全明確的路徑,怎麼走,我覺得只是說,每一個公司有每一個公司的設想,就比如說,你有你的一個戰略,你有策略上面的東西,但實際上,在我們今天一開始做勢能的時候,我們都會走到指揮家居,現在也談智慧城市,這個過程當中,就是總會有一些零開始,從一些單品開始,所以你剛才說,我們目前有很多的公司,比如說像美地海爾,包括長虹,我們做綜合性能的家電,包括了很多的產品,每一個產品都是有一個問題,長虹存在,不知道美地存在不存在,你們每一個事業部,思考單品的問題,所以很容易的出現,比如說我做冰箱的我要做智能,就是是不是要把其他的終端考慮進去,我做這個油煙機,或者是做電磁爐的,我就是考慮這個的時候,這個是不是和冰箱有關係的,所以這個公司,就會思考自己,特別是我們做這個戰略轉型之前,我們其實每一個公司也是這麼幹的,都有自己的想法,然後我總是想,我做這一塊的東西,把別人的東西拿進去,差不多有三年的時間,就是怎麼從一個更加高層的層面想,未來這些終端怎麼放在這個盒子裡面,而不是單獨的發展,必須在這樣的框架下面,讓智能終端發揮他們的作用,我們要在設定共同的機制下,用這樣的模式下面,這些終端怎麼連接,怎麼協同,其實我們也找這個答案,我覺得是比較難做的。我就是回答這樣的一個程度。

劉偉:代表UXPA書送給您一個書。

提問:我是來自重慶大學的,很想問人家一個問題,就是確實感覺到,這種智能,給我們的生活現在是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是有沒有這樣的一種可能,就是智能非常的智能之後,就會讓你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笨,這樣的話,人類的社會又會怎麼樣?

許式偉:感覺這是一個哲學的問題。

Flemming Moller Pedersen:我來簡單的聊一下我的這個想法。因為我在這個自動化另外做了20多年了,我覺得人們不會政府,不僅是在美國也好,歐洲也好,生活在智能生活當中的人,不會越來越本,可能他們的生活質量會越來越高,目前我是這樣的體驗,能夠很簡單的控制你的安保、安防,娛樂、媒體,所有的種,園藝所有的這些智能,你的生活就會更加的便捷,這就意味者,你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寶貴的事情,比如說和孩子有更多的時間,照顧一下小孩,如果屋裡面,音樂隨著你走,你就不擔心這個控制問題,反正我的體驗就是沒有覺得自己越來越懶,越來越笨了。

許式偉:我是覺得,人的需求會轉移,就是你還沒有溫飽的時候,還就是要解決溫飽,當你的溫飽解決了,就是會有一個更高形態的追求,所以有一天你會發現,人不在農活並不是懶了,而是有更多有意思的需求,促使他去追求,我覺得是這樣的。

劉偉:非常感謝。代表百度用戶體驗部,送給您一本書。咱們時間有點超了,就結束今天的論壇環節。謝謝!

 

 

(本次大會速記整理由蘇州峰馳速記公司提供,內容紕漏之處還望讀者見諒!)

 

原文出處:User Friendly 2014中國用戶體驗行業年會專家論壇- 智能生活論壇

本文經過UXPA China授權


已發佈

分類:

,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