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 Maggie Lin 參與 HP65 – User Friendly 2014 心得分享會,於會後整理 Cindy Gu 當日分享內容的筆記。
Cindy 首先分享的第一個工作坊主題是"(朱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好創意更需要好體驗-動畫設計的交互和演示天賦"。在動畫的優勢上會因設備、網路、用戶和設計而產生很多新的機會,例如現在的設備可呈現的視覺效果和速度愈來愈好,網路也從過去的 3G 晉升到 4G,減少下載的時間,因此在動畫上可以加上影片,影片還可以提升用戶的體驗,最後藉由設計增加 trailer 和提醒。接著 Cindy 介紹她認為在工作坊獲得到有趣且實用的動畫手法:
- 出現:最常運用在 UI 上,有兩種效果,第一個是彈出的效果,可以表達上下層級的交互關係,例如:按一個按鈕馬上彈出下一個畫面。第二個是左右平移,可以表達在同一層級的切換。
- 移動:常運用在 ICON 的移動或清單等,其手法有撥動的效果,可以將清單呈現得非常清楚,而設計上要注意曲線速度,例如:快速滑過還是慢慢滑過。另一個是有趣的跟手的效果,可以跟隨手的接觸點移動,例如:手指不離開螢幕,動畫會跟著慢慢地出現,經常運用在 APP 開啟畫面的提醒,可以幫忙帶領用戶進入介面。
- 空間:若是有較多的層級和內容想呈現時,可以設定空間感來區隔。用層級轉換強調空間關係,在下一個清單或下個入口作呈現。也可以用卡片,像是最近要發表的 Android L,有更多的卡片式介面出現。最常用的是卡片清單,一張一張切換,或是用丟卡片的方式,讓用戶體驗產生娛樂性。還有讓卡片有轉折的帶動效果,讓用戶有在逛看板的感覺。
- 透視:能讓用戶有新奇的感覺,有錯幀效果,通常用在牆紙或鎖屏上,用滿版的圖左右帶動。
那麼如何用動畫和我們的經驗結合呢?動畫設計上應該源於生活習慣,邏輯需清晰且簡單,這樣能減少用戶學習和記憶成本。層級關係可以拓展空間的關係,可以用動畫的層級引導用戶進入不同的畫面。例如慢慢地進入下一層,就可以知道現在跟剛剛在不同的層級上。用動畫還可以提示用戶有重要的訊息,不用長篇大論,用戶就可以快速理解。我們在設計動畫的時候可以藉由它讓用戶瀏覽有深入的感覺,所以可減少跳轉的感覺,以達到方便使用,例如用滑動的方式延長空間,避免再多跳到下一層級。
Cindy 對於此工作坊的心得是需要看、學、用,多看動畫的設計手法,並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最後學以致用,增加我們的用戶體驗。
接著 Cindy 介紹她參與的第二個工作坊"適於初衷"提煉品牌基因(曾子封、林開祥/唐碩),在我們的設計過程中,雖然常常會做很多,但方向都不正確,或是沒有絕對的答案,最後還是得不到想要的成果。若是運用黃金圈理論來解釋, DELL 公司生產很多電腦與配備,提供消費者選擇,並把重要的品牌放到官網供人購買,若以 Apple 公司來說會先思考公司宗指是追求卓越與創新,所以生產輕薄的筆電,後者的品牌是追求卓越與創新,影響消費者認知自己也是追求卓越與創新的人,因為我認同這個感覺,因此我買了這個產品,就代表我是創新的人。一旦人認同品牌就會買這項品牌的商品,而不是因為這品牌的設備有多少,所以購買,未來也不會因 HP 出的產品配備較高,所以被取代。
以 Uniqlo 為例,Uniqlo 早期銷售不好,雖然穿得很舒服,配色很多,但品牌給人的感覺並非高檔,後來,Uniqlo 重新設計其品牌方向。方法很簡單,就是請明星穿著品牌服飾,做些簡單的事情,如吃飯、逛街等,讓消費者認為自己也可以像明星一樣,穿得舒適和懂得簡單時尚,不是想穿訂製高級套裝,而是認同自己想要穿得舒服又兼具有型,認同品牌才到 Uniqlo 消費。Cindy 說這個工作坊的重點是品牌應該創造品牌價值引導用戶,不是被用戶引導。那麼如何認識自己的品牌 DNA 呢?有三個方法,第一個是具體化,一個品牌如何跟人傳遞,比如說一個鍋具品牌,可以想像這是什麼樣的鍋子?是個個性剛硬的鍋子,還是很女性化的鍋子?接下來我們要為這個鍋子賦予新的精神,是注重健康、講究衛生、材質剛硬,之後為鍋子設計一個 APP,接著思考如何傳遞它?品牌 DNA 必須先理解產品個性、核心顧客最重視的是什麼?我的需求是什麼?我的體驗是什麼?比如賣跑車,跑車的引擎聲很大,可能對大部分的顧客來說是很糟的體驗,但是對某一些顧客來說卻是最棒的享受,進而購買。所以我必須重視產品的核心顧客是誰?不能因顧客說什麼而生產什麼,是去訂定自己的品牌價值,創造自己的產品。
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是 How,卻沒思考我們的 Why-品牌精神是什麼?我們很常將自己的產品放到市場再由使用者反饋,得到經驗修改產品,最後品牌價值會因此失去,因此我們的品牌價值必須先認真的找出來,再針對核心顧客、核心體驗去設計。藉由產品服務、氣氛環境、情像外顯行為,這四項可以營造我們的品牌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