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筆記] HPX76 實現理想之找錢找人找點子找夥伴

今晚的 HPX 不同以往,我們回到了 HPX 的老家-悠識數位,今晚的主題跟過去也不同:找人、找錢、找點子、找夥伴;希冀可以透過今天的分享,讓今天的與會者有著滿滿的收穫。
到底有哪些精采內容,馬上來看!

「從花水木EP專輯到桌遊的募資故事」/藍鑫

hpx77-note-1

一開場藍鑫就提到是因為 HPX 聚會活動才讓他踏入了網路行銷的工作,而自己目前是全職在作募資平台的工作。

藍鑫首先拋出,一個成功的募資案有3個問題需要去被釐清:1)多少錢才能做? 2)需要多少人一起完成? 3)怎麼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與其他人分享或交流? 另外藍鑫也提到,其實多數人是很害怕與他人交流,因此往往這個時候,他就會反問大家一句話,要如何用一句話來說明自己正在做的重要的事情,而這一句話往往在募資案中也是最重要的精神所在。

接著進入今晚的題目主題:花水木的募資案。起初是因為花水木作了一個唱歌宣告。但是什麼是音樂募資案裡面最不可或缺的元素? 光這一個問題就讓藍鑫與花水木來回討論了1個月。最後是在花水木表達說我想要唱歌-是因為「我想看台下觀眾聽歌感動的樣子」,最終定調該募資的精神主軸。然而這個募資活動一開始,馬上就被同業圈的朋友質疑一個問題:「難道不能用借錢的方式來完成嗎?一定用募資的方式嗎?」藍鑫提出了他的看法:

「眾志成城」-募資案就是自己在社群所有做的事情,然後自己一件一件的把他放上去,同時自己還要反過來檢視自己在那一個時間點是否放對事情?因為所有的社群跟募資案都沒有絕對的方法,只有集合大家的意見、力量來能完成。

募資上線之後,當然還要搭配行銷活動 (花水木-半夜真心話,寫下花水木個人的生活想法與故事),最終成功達到218位的人參與。

而另外一個主題:桌遊募資,藍鑫說這其實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因為平常自己也愛玩桌遊,偶然發現這款新的桌遊設計上過募資平台,也接受過 FlyingV 的專訪,但是僅達成 58%,接著就卡住一個禮拜,後來他進一步詢問後發現還缺 38K。在上述描述之後,藍鑫提到後來他自己也下去玩,發現該桌遊設計很精美,玩過的使用者都是因為對設計滿意而樂於贊助,接著藍鑫還發現一張手寫感謝函(還是用筆記本紙),這也是關鍵點。因此藍鑫向他們說三件事:1)把過去帶過試玩的人,先去連絡一遍。2)每天在臉書上說關於遊戲有關的事情,把該做的社群連結都做好。3)只要藍鑫在臉書上tag遊戲,就要馬上來留言,吸引大家來討論桌遊問題,之後也成功達成300盒的目標。這一個募資案也說明一件事情,

「一個募資案成功與否?一個信念:你真的相信這件事情可以做嗎?相信它可以成,就可以。」

透過社群尋找夥伴,以路上觀察學為例/蔡明哲+林承毅

hpx77-note-2

Richard一開場跟藍鑫一樣問大家:你曾經有想過做什麼? 但後來沒有去做的原因是? 沒錢、不敢、擔心、不懂,因為成功只要找到一個理由就行了,但是失敗卻有100個理由等著你,最經典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窮和尚與富和尚到南海的取經故事。因此如果想要去做什麼? 只有一個字:做!

透過社群去創業,其實就是最低風險的可行性嘗試,舉例來說:親子旅遊與親子餐廳,臉書粉絲人數超過20萬,而該版主就是本身有這一個需求,加上他的粉絲團內容除了介紹文之外,自己也跟粉絲互動。所以「需求」是一個重要的點,這也是自己當初開始 HPX 的初衷-自己想要唸書。

HPX 從一開始只有5人到現在的 2,000人,當然讀書會也有透過一些遊戲化的過程、聚會活動,因此這也產生一種社群活動互動概念 (線上與線下的部分)。

也因為這樣過程中,慢慢發現 HPX 社群模式與資源似乎可以做一些事情,如:1) HPX公益服務-築心之家,協助 NGO 組織,幫助他們來做網站的架設、規劃,到目前依然持續中。

2)英國政府數位服務翻譯計畫:將英國的網站 GDS 上200多篇文章翻譯成中文,之後在2014年9月舉辦了一個馬拉松形式的翻譯松。來了60多位的人一起協助幫忙,這也是 HPX 社群可以完成。

3)台北路上觀察學會:創辦人林承毅提到,自己是在三年前開始參加讀書會活動,之後自己出來成立讀書會,加上自己的人類學的背景在2014年3月從《路上觀察學》這一本書開始,讀書會名稱一開始為HPX-Clue,2014年的5月開始運作,透過分組遊戲化的方式來經營議題與主題。到2014年底決定要轉型,進而成立台灣第一個路上觀察學團,希望可以引起全台朋友一起來參與。

4)唸書之餘,當然也要運動,所以 HPX-Run 因此而誕生,創團人小豪說到,當初是因為大家想跑步,參加馬拉松,到現在社團團練次數也突破100大關,每周末都會去跑不同的景點,讓跑步不無聊。

讀書會是可以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就是說比你在臉書上找到的朋友來的更「純」,換句話說就是能夠凝聚學習力很強的人。

建立募資平台(SOS)從0到1的過程/翁子騏

hpx77-note-3

當初為什麼會創業,其實子騏自己在大學畢業後就創業了,但是身邊很多朋友都說為什麼不到40歲才創業,但是他自己估算過當時候他的創業成本就是22K,因此既然這麼低,那就來做好了。子騏一開始就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覺得台灣的創業環境好嗎?」

子騏身邊有很多新聞媒體的朋友,甚至2014年他有一個朋友因為子騏的專題報導會影響到某政黨的形象,而對該雜誌社說如果不撤下這篇專題報導,就抽離兩個廣告費用。這個事件讓當時的他思考到,「新聞是否可以只要對民眾負責,而不用對其他人負責?」之後他創立了SOS,這是專門給獨立媒體報導者使用的新聞募資平台。

從起初的產品開發、不斷的pitch、團隊的成員也超樂觀;接著社群意見領袖開始關注、雜誌報導、媒體報導……等等,接著 SOS 上了眉角雜誌的募資模式,有了500多萬的募資金。開始有很多合作案。但後來卻發現網站的流量下降、討論的新聞主題也越來越廣,回歸到當初的開發商業模式,發現到有問題(因為SOS是用持續扣款方式,就像是KKBOX的新聞版),這一個付費機制,來解決使用者問題,但卻沒有解決付費者需求,且接受者是大多是北部人,使用者在中南部很少。

因此這也讓團隊開始想思索 SOS 平台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平台?但這一摸索的過程,卻逐漸讓團隊士氣低落、人員出走、同時也越來越無法滿足讀者需求,最糟的事情就是還跟 VC 談判破裂。而面臨到創業死亡之谷,但是也因為這一個經歷,讓 SOS 平台思索如何用最低成本來創造更大的效益。不過,下一步其實團隊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因此 子騏說他自己也很期待。

最後承述 Richard的話,The Monty Hall Problem的數學問題,結論就是改變比不變的成功機會大。

Give and Take 夢想合作平台帶來的創造與改變/蔡明淳

Give take

明純今天來主要是要來介紹 Give and Take,她的老闆是王文華,因此這一個平台其實是源自於夢想學校。

Give and Take 的發想概念:

  1. 找到問題在哪裡?
  2. 2007 年王文華做公益創投「若水公司」,發現公益團體需要資源,而民間有資源,雙方卻沒有找到對方。
  3. 2010 年王文華做「夢想學校」,發現年輕人有夢想,需要資源,但是握有資源是政府與民間企業,卻找不到年輕人。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 Give and Take

Give and Take 的網站架構就是需要與取得,在兩個方塊來來選擇。他們會提供輔導機制  (開發者送審案子,PM收到,之後PM會跟開發者進行訪談,PM整理後給開發者調整建議,之後協助案子上架與宣傳。) 目前已有許多成功案例,但是有成功也會有失敗的案子,這也是 Give and Take 困難與侷限:目前 Give and Take 的網站僅適合做一次性的活動,並不適合創業性質的活動,加上網站的介面尚未完善,因此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聽完一連串的故事,是不是覺得很有感觸呢? 身為筆記手的我,都深深被今天的分享者堅持的信念所感動,也想起已故大師李國修的經典名言「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堅持自己的信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人生故事。

HPX活動,我們下次見!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