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64 公眾數位服務設計 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 羅佩琪

(轉貼) HPX64 活動筆記 「病後人生」/ Believe Liao

原文出處:http://believe.idv.tw/hpx64-after-that-day/
原文作者:Believe Liao

HP64 公眾數位服務設計 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 羅佩琪

[divider]

這次HPX非常特殊,主題是「公眾數位服務設計」,Richard為這次主題邀請到了兩位重量級的講者:「病後人生」的站長Peggy,以及三軍總醫院掛號App開發者蔡馥宇。

兩位講者的專業都與健康相關,但也都巧妙的切入了公眾數位服務設計,並且分享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內容,所以我想從重點摘要的角度來記錄這次聚會。

「病後人生」經營歷程

1

開場後Peggy還很熱心的幫忙安排桌面和開場簡報,如果主持人沒有介紹,她就只是個偶然出現在會場的鄰家小女孩;因為父親中風的原因,讓Peggy透過對「病後資訊」的使用歷程產生了一些問題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了「病後人生」這個網站,從而又對政府、民眾、NPO及社群的現況,衍伸出更多、非常有價值的問題。

大多數的勞工都繳了不少稅金、勞健保,無非是因為有個預設的「保障機制」;但是當無法預期的病魔來襲,除了要面對疾病之外,還要面對接踵而來的現實,到底有多少餘力和心情,可以去更進一步的使用這個機制呢?Peggy在三年前父親中風時,親身體會了這樣的情境。

勞工保險條例當中載明了保險給付的內容:將最近六個月的給付除以30(日),再乘以440(日),計算出一筆將近64萬的保險給付金;這樣的結果讓Peggy不禁產生一個疑問:

知識就是力量,但是不懂就沒有嗎?

找出問題,發現解決方案

2

從觀察相關資訊的過程中,Peggy整理出了關於病後資訊的幾大問題:

  1. 資訊分散:一則跟職災有關的內容,可能散布在數個公家機關的網頁中,光是要找到資訊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
  2. 資訊文言文:公家機關為了「正確解釋」,過多生澀的專有名詞,讓資訊的易讀性大大的降低、難以解讀。
  3. 資訊時差:從中央機關到地方機關的層層傳遞,讓最貼近民眾的機關資訊更新頻率過低,讓最容易接觸的資訊反而最錯誤。

為此,Peggy成立了「病後人生」,來解決上述所提到的各項問題:

將分散的資訊集中化

首先是整理,並找出資訊之間的關聯性,病後人生提出了病後資訊的縱向(生病之後的時間軸)與橫向(給付可能的跨部門)的整合。

再來是把這些資訊有效地呈現在網站的首頁上,讓每個需求不同的使用者可以透過個人狀態找到自己的資訊。

將文言文具體化:圖像式、數據化、正反評價並置

再怎麼艱澀難懂的專業敘述,法律與規範都在陳述一個狀態,病後人生將這樣的陳述用更直白的方式呈現:

月投保薪資,係指由投保單位按被保險人之月薪資總額,依投保薪資分級表之規定,向保險人申報之薪資 → 其實就是你勞保繳多少錢所對應的薪水。

或是透過計算式,讓讀者可以了解自己付出的成本以及將得到的給付是否相稱。

最後則是把網路上蒐集得到的評價正反並列,用不帶情緒的標題如「勸退文」「醫師的苦處」「家屬的委屈」等,讓讀者看完後自行決定,以把純資訊提供者的衝擊降到最低。

將時差拉近:提供最原始來源,發動協同校稿

前者是一定附上原始來源如全國法規資料庫,後者則是利用群眾外包的概念,讓讀者也參與校稿、減少資訊時差的工作。

就這樣,三年的時間建立起有如一本參考書的「病後人生」,解決了Peggy一開始所觀察到的問題,然後呢?

現況:病後資訊不同的關係人怎麼了

3

在這段內容中,Peggy提到了政府、民眾、NPO與社群所面臨病後資訊的狀況。

政府

其實政府也逐漸開始努力進行資訊的統整改善,一些網站如台北悠活福利補助自己查等站,逐漸開始整理起自家的資訊,並且透過分類提供給民眾。

但是各為其政的結果,原先為了解決資訊凌亂的資訊整合網站,也開始出現「資訊整合網站凌亂」的狀況,在此,減少重工、民間合作,會是政府該面對的議題。

民眾

在一則提到申請身心障礙補助的文章底下,讀者會再次重新敘述自己的狀況,提出的問題解答卻就在文章當中,這讓Peggy認為無法利用資訊、缺少判斷能力,以及最主要的「態度」問題,會是民眾面臨最大的困難。或許一般人並不具備辨別假資訊和偽科學的能力,但追根究柢是缺乏了良好的科普素養與態度,總希望有人能把解答送到手上。

NPO

一般政府機關面臨的資訊問題,NPO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表現並不亞於政府,但NPO的作用卻可以確實地改變病人的人生;

以Peggy的母親透過朋友介紹認識愛盲基金會後所帶來生活的改變為例,愛盲基金會的作用可以說是為盲胞點亮了一段新的生活。

但是如同不知道就沒有的狀況一樣,病友與NPO的關聯性如此隨機化,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即便衛福部對醫院的考察中包含有「社區醫療資源轉介服務」,病友從公家機關到NPO的過程依然需要更有效率的制度化。

社群

社群上常出現「感謝」、「借分享」等無效的互動,而非病友經驗、提問、揪錯等含價值的內容產出。

Peggy一方面提出這可能是實名制社群本身對疾病議題有著公開的難度(不想讓人知道家人有病),另一方面則有著病友對社群經營的信任問題(這是某藥廠的社團嗎?)。

問題與發展

4

  • 為病後資訊使用者提供整合、客製化的服務
  • 拉近病人與資源之間的距離
  • 提升使用資訊的能力與素養
  • 落實政府與NPO之間的介接

5

Peggy提供了病後人生這樣的資訊平台,未來或許有機會在上述問題點上,找到更有效的供需解決方案,進而成為一個病友平台。

在這一小時的分享內,我不但看到了Peggy極佳的思辨能力、執行力,我更看到了在這塊領域上的發展和希望。

(待續)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